介绍一座桥的作文!

随便什么桥!很急!在线等!

北京什刹前海与后海连接处有一座形似银元锭宝的石桥,南北横跨在连接两海的细脖处,长12米、宽7米、高8米、跨径5米,有镂空云花栏板5块、翠瓶卷花望柱6根,因桥形似元宝,取名“银锭桥”。
这座桥,始建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在的桥是1984年重建的。在桥身正面镌刻着由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单士元老先生题写的“银锭桥”三个楷体大字。字体工整浑厚,满着绿色,与周围的碧水、高杨、翠柳相融。桥下水波粼粼,金光闪闪,桥畔杨柳夹岸,葱茏流翠;桥周围古宅相拥,胡同密集,古韵悠然;隐于浓荫中的王府、寺庙的屋顶飞檐依稀可见;桥的近处还有宋庆龄、郭沫若等多处名人故居,一派清雅幽静的氛围。别看银锭桥桥体不大,却是什刹海景区的点睛之笔。
该桥为单孔石拱桥,青白石的桥栏虽略显粗糙,但整体效果尚好。银锭桥初建确切年代已无从考证,但从其地理位置看,由后海西端到前海南端只有这一个位置可以架桥通行。元代营建新大都后这里已是船泊必经之处,两岸商事繁华,又是风景胜地。辽、金时代虽是郊外,数公里长的水系两岸也应有便桥方便来往。
银锭桥三绝
眺望西山
“三绝”之首是眺望西山。人们站在北京城内的任何一块平地上,都看不到郊外的西山。唯独站在与地面等高的银锭桥上,却可引颈西望,领略西山浮烟晴翠的绰约丰姿。这是因为宽阔颀长的后海,构成了一个扇面形的视角,又兼过去新街口一带没有高大建筑,西山便呈现在人们的视野里。“银锭观山”是旧燕京16景之一,明代史籍已有明确记载。
西山之美,曾使乾隆皇帝吟咏不已。其中一首诗曰:“银屏重叠湛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精光迎晓日,千林琼屑映朝晴。”特别是在雨过天晴的夏日,碧空如洗,放眼西眺,但见西山郁郁葱葱,层峦叠嶂,令人心旷神怡。
观赏荷花
“三绝”之雅是观赏荷花。清代竹枝诗吟道:“地安门外赏荷时,数里红莲映碧池,好是天香楼上座,酒阑人醉雨丝丝。”在什刹海,每当赤日炎炎的盛夏,正是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竞相吐艳之时。晴日,红荷映霞,灼灼似火;雨天,粉荷银珠,盈盈欲坠;风过,莲蓬摇曳,清香飘溢;其赏心悦目的雅兴,实难以言喻。
远山、近水、荷花,成了生长在什刹海边的明代文人李东阳眼中“城中第一佳山水”。李东阳身后140年,这里又诞生了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名叫纳兰性德,工书善诗。每值荷花盛开之际,总喜欢和友人曹寅、朱尊彝等漫步堤岸。他笔下的“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就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天然图画。近代大文学家老舍先生,十分钟爱这一地区,并将其作为他许多小说故事的发生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6
桥 韵

桥是什么?

对啊!桥是什么?谁会考虑这个问题呢?

著名的桥梁学家茅以升却仔细地考虑过这个问题。他说“桥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板凳放大,‘跨’过一条小河,或是一个小谷,就形成一座桥。”

不!桥,不是这么简单的!不是的,绝不是的!

如果是的话,那爱心桥算什么呢?那天上迷离的彩虹桥又算什么呢?所以,它并不简单。在我的内心深处有两座不简单的桥,它们是——

亲情之桥——万年桥

岁月像过滤的筛网,筛去记忆中的泥土,留下了闪光的金子。我早已欣赏过赵州桥的古朴苍老,领略过长江大桥的矫健雄伟。然而,我却总是时时惦记着家乡古城那座小桥,记着我童年梦幻的小桥。一到放假,缕缕牵挂总是促使我去寻找那温馨甜蜜的童年回忆。

那是一座拥有高龄的石拱桥,横跨在低吟浅唱的新安江上。水美,江美,桥也美,桥上那青石板路被行人的足履磨得珠圆玉润了。

大桥给我有趣的童年染上了瑰丽的色彩。然而,转学、搬家、升高中及住校,旋转的生活车轮带走了我的童年和无邪。当我再次走向大桥时,愉悦平静的感情湖水,不免泛起点点惆怅的涟漪。

听,桥下传来鸣琴一般淙淙的水声。它,就是太平桥,一座饱含我童年与亲情的桥。

友情之桥——万年桥

窗外雨潇潇,把思绪浸润得葳蕤多姿。冬已去,春光一缕送来温馨一片,故乡的桥连着难忘的友情。

还记得那座古韵悠悠的小桥么?我记得,我们记得,我们这一群嘻嘻哈哈的小孩、一伙年少天真的伙伴、一群朝夕相处的同窗记得。我们曾同行,带着真诚,怀着希冀,揣着梦想,走过风雨中的古桥,走过艳阳下的古桥。

几丛青苔,几棵小草,抑或是几粒小螺,悠然展示着小桥的殷实和安宁。走过前人屐履磨润得青石板路,足音空跫,当是现实与历史相互碰撞的回声······

古桥的学名叫万年桥,我称她友情之桥。它曾陪伴我们走过幼稚,走过童真,走向靓丽的花季。

古老的徽州文化造就了你,座座嶙峋的牌坊托举着你,细细柔柔的炊烟笼罩着你,双双深情的明眸挂念着你。啊!亲情之桥——友情之桥,纯洁的色彩,矫健而有不失优雅的身姿,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缕春风,一抹阳光······



我僵硬而冰凉,我是一座桥,我横卧在一道深渊之上。这头扎进泥土的是我的足尖,另一头是我的手,我死死咬住正在碎裂的粘土。我上衣的下摆飘向我的两侧。深渊里冷森森的福雷伦河发出阵阵喧嚣。没有一个旅游者曾迷路来到这座行步艰难的山上,这座桥在各种地图上还未标出。——我就这样卧着,等着,我只能等待。一座桥一旦造好,只要不坍塌,就依然是座桥。
那是在傍晚时分——是第一个还是第一千个傍晚,我就不知道了——我的思绪总是乱糟糟的,总在兜圈子。夏日的傍晚时分,小河里的流水声更加低沉,这时我听到一个男人的脚步声!朝我走来,是在朝我走来。——伸展你的四肢,桥,站立起来;没有扶手的梁木,挡住那位托付给你的人。快悄悄打消他脚步的顾虑,可他还在犹豫,好就让他认识认识你,学山神的样子把他扔到岸边。
他来了,用他那根手杖的铁尖头敲打着我,然后用它撩起我上衣的下摆,理好放在我身上。他将尖头一下戳进我的浓发之中,在里面放了很久,好像是让它疯疯癫癫地四下里张望。我正梦想跟随他越过高山和山谷,他却双脚一蹦,跳到了我身子的中央。我毫无准备,剧烈的疼痛使我浑身战栗。这是谁?是个孩子?是个梦?是个拦路抢劫的强盗?是个寻短见的?是个诱惑者?是个毁灭者?我转过身去看他。——是桥在转身!还没等转过身来,我已坍塌。我在坍塌,我已破裂,先前一直在湍急的水流中静静地凝视着我的那些尖利的卵石刺穿了我的身子。
回答者: 白水红富士 - 初入江湖 三级 11-25 11:37
海珠桥建于1933年,全长356.67米,主桥全长182.90米,南北两跨对称布置,原为三孔下承式简支钢桁架桥,设计荷载为二列10吨汽车,中跨为开启式结构,能向上分开,以利大船通过。1949年,中孔钢梁被国民党政府炸毁。1950年,由衡阳铁路局广州分局负责修复通车。修复后,仍为钢桁架梁,中孔不再活动开启。

主引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靠近主桥第一、二跨为钢筋混凝土变高度简支T梁,北岸跨径L=7.0米,南岸跨径L=11.2米。其它跨为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跨径L=4.6米。北引桥19孔,总长91.6m,南引桥15孔,总长82.2m。

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需求,1975年对海珠桥进行了扩建,在该桥东、西两侧各拓宽7.83米,连同原钢桥人行道合为11.24米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跨度与主钢桥一致。

边桥主桥为双悬臂带挂梁变截面预应力箱梁结构,东西两幅,单向行车,单幅桥面宽11.26m。边桥北引桥为7孔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南引桥为6孔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跨径9.3m。东西两幅,单向行车,单幅桥面宽8.4m。

1995年,广州市市政局组织对海珠桥主桥钢桁架进行维修加固,采用自锚式悬索吊桥加固方案,经体系转换后,主桥设计荷载为汽-15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