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求甘温除热的医案,越多越好。谢谢!

古代名医案例可以。
最好是自己病人的医案。
更好是自己医自己的医案。

用味甘性温的药物治疗气虚发热或血虚发热的方法称甘温除热.
发热的原因很多,一般多采用具有清热作用的寒凉药物治疗,劳倦内伤而致脾气虚或血虚发热,应以益气养血为主,不可妄用苦寒药物,以免耗伤人体的阳气。常用人参、黄芪、炙甘草、当归等益气养血的药物组成方剂,代表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
气虚发热,由中气不足,阴火内生所致。宜补中益气,甘温除热,常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血虚发热,为阴血不足,阴不敛阳所致,宜益气养血,甘温除热,常用当归补血汤治疗。

如李某,男,40岁,述身热(体温正常)烦渴欲饮不多已半年。发病1周后,先求西医诊治,医者考虑系糖尿病,但经反复检查血糖、尿糖,均未发现异常。因为如此,故西医建议患者请中医诊治。患者先后服过中药竹叶石膏汤、生脉散、白虎加人参汤、百合固金汤、五苓散、补中益气汤等20余个方剂加减,皆未见显著之效。
除上述外,尚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饮食纳少,大便溏薄,日2-3次,5天前出现腹中微有冷感,苔白、舌质淡,脉沉弱等。遂用食糖30克(兑入汤药内服),桂枝、生姜各9克,白芍18克,山药15克,大枣4枚,砂仁、炙甘草各6克,日1剂,水煎服,2剂而食增泻止,5 剂而自觉身热已退,它证均减,10剂而愈。
又如陈某,女,32岁,述产后发热 (体温.波动在37.5度— 38.2度之间)已40余日。曾用中西药治之,未效。今诊,尚见五更之时发热,顷刻即退,且伴嗜卧,短气不足以息,苔薄舌淡,脉洪大而弱等。
药用:黄芪60克,当归15 克,大枣5枚,炙甘草6 克,日1剂,水煎服,3 剂而热退,15剂而诸证除。

再如吴某,男,56 岁,述两周前因过于劳累而发病,其证全身乏力、微痛,休息数日后,前证略有好转,但却又见但热不寒(体温在37度- 38度)之间,烦渴短气,消瘦,头晕耳鸣,苔薄白,脉数无力等。
遂用黄芪30克,党参、白术各 15克,山药18克,当归、陈皮、桔梗各9克,升麻、柴胡各6克,炙甘草3克,日1剂,水煎服,并连服5剂而愈。
上述李案,为中气虚弱不解,渐而波及到脾胃之阳,故予黄芪建中汤加山药、砂仁,既益中气,又补中阳而获效;
陈案系血虚致气虚,且以气虚为主,遂用当归补血汤加大枣、炙甘草而治愈;
吴案纯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之候,所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山药、桔梗而获非常之效。验案表明,治疗气虚发热,应随证选方,灵活化裁。追问

很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