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和残月代表什么意思

有人说“月亮不是在园时才最美,but,残月美也美不过圆月。”他说的圆月是指完美的人吗?,那残月是不是指不完美的人啊?

月亮不是在圆时才最美,残月美也美不过圆月你的朋友对这个世界理解的相当深刻啊。 月亮不是在圆时最美,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他们都没有完美,因为好与不好是相对的,永远没有最好,而能看出好与不好与正是因为有比他好的和不好的来对比,这才显得他好。举个例子吧,有些人闯荡江湖,虽然有胜有败但还是名满天下,而他也能获得挑战高手时的快感。但一旦练就绝世神功,无人能敌,那又怎么样呢?孤独求败就是这个意思了。再举个例子,人总想长生不老。可是我们看一些小说中说到某人几百岁不死时,那人往往是期盼一死的。父母不在了,妻儿不在了,朋友不在了,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事情不能做到极致,做到极致就不是最好的。所以说,月亮不是在圆时最美。 他又说残月再美也美不过圆月。这是因为人们心中总有一种完美的欲望,希望最好,渴望最好。就像会武术的希望自己天下无双,聪明才智的人希望自己的智慧无人能比,等等。所以残月再美也比不过圆月,这是人们的心理在作怪;而月亮最美不是最圆,则是正常的。 可是你的朋友最高明的不是总结出这两句话,而是这两句话之间的循环关系。渴望完美-》达到完美-》发现完美其实不是最好的-》又不想完美-》渴望完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7
月是什么?月是美酒,是故乡;是愁思,是孤寂;是夜的精灵,是历史的见证,是爱的使者。古往今来,月承载了文人墨客太多的希望与寄托,太多的失落和悲愁。历史如 月,人生也如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明月是中秋节的灵魂。月圆人也圆,明月寄托着人们渴望亲人团聚,万家团圆的美好期待和向往。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轮明月从海  上升起,远在天涯的亲人此时一定和自己一样在仰望着它,在将情思投向它。而将这层意思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无疑首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转    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人以空灵活泼的笔触,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   开描写、抒情和议论,将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与月夜美景糅合起来,描绘了一幅神奇瑰丽的艺术画面,洋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 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但明月不止在中秋节担任主角,它还构成秋天的神韵和灵气。“春花秋月”并举,代表着四季中最美好的景物。秋因月而生辉,景因月而增色,明月成了秋天诗情画意中的 “点睛之笔”。但明月又不仅仅属于秋天,古往今来,明月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和厚爱。咏月诗词长盛不衰,代有名篇。在这些诗人笔下,明月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不仅 有春月、夏月、秋月、冬月的不同,还有弦月、残月、圆月的变化,以及山月、江月、湖月、海月的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明月在诗人笔下不再是客观的景物, 而赋予了浓厚的主观色彩,打上了诗人强烈的感情印记。  明月是乡愁的驿站,月光中盛满了浓浓的乡情,大诗人李白的“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浩叹曾经触动过无数游子的神经。“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孟浩然更让月生出了与众不同的清辉。“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在建德的那个晚上,船靠岸的当儿,他极目所见的是高高的、有些遥远的灰色的天空,在空旷的野地里, 树低低地像诉说着夜的语言。当一切都变得朦胧时,只有明月清清亮亮地洒下光辉,静静地铺成了一江月色,藏在内心深处的那羁旅之思于是一点点揉碎,散在水里,溶开了。 也只有这一轮月,才这么亲切,才这么触手可及!  月,就这么不经意间染上浓浓的愁绪,把夜笼得有些凄清。不仅仅是作客他乡的无奈,也有对人生的前路的失意,彷徨。它们淤积在心中,顶多也只是酒浇的块垒,一轮月的 渲染,一切便不同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科举考试中,张继落榜了,倒睡在归家途中的客船上,面对漆黑的夜和刚刚沉下去的又像在逃避的月,他辗转难眠,尽管四周非常安 静,唯有江枫、渔火而已。兴许,月也不忍见到这么颓废的张继,暗自伤叹一隅。夜深了,月更沉默了,只听得寒山寺里钟声一波一波传入耳鼓,像敲打着诗人脆弱的心。没有 了辉煌的未来,没有了自豪的壮气,躺下的志气也被黑夜吞噬了。这深刻的失落,这铭心的万分感慨,都由这黑夜、这孤月翻出了新意。  但明月不仅是情的象征,还是美的化身,明月代表着优美,与太阳的阳刚之美相对。“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词人以月喻江南女子的美,收到人与月交辉的效果。明月 还是崇高圣洁的象征,代表着伟大崇高的人格。李白在“明月不归沈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中,即以明月代指友人,称赞友人品行的高洁。  更多的时候,月夜作为一种美好的氛围、意境,激发着诗人的遐思和诗兴,诗人借月传情,借月抒怀,诸如“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箫”;“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之类。  而明月作为一种永恒的事物,在怀古诗词里,更与人生的短暂形成鲜明对比。“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发散着思古之幽情。这方面的代表作当推张若虚的《春 江花月夜》。它将游子思妇的哀愁置于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中,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样的良辰美景来反衬相思离愁的痛苦,用江月的永恒来与人生的短暂作 对比,表达出对生命、青春和美好年华的珍惜,境界开阔。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和夜这五种事物展开,而月则是中心,从月之初升开始,写了月下的江水、花洲和思妇的情 怀,最后以月落作结,抒发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感慨。诗人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段、技巧和视角,营造出一个五光 十色、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闻一多称赞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第2个回答  2013-10-17
人是有乐天派,也是正面的,这种人代表了圆月。即更币的正面。 其它的都是残,不是最理想的性格。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穷的鞋都买不起。但他却最快乐。人活着,也就是个心情。 你啥都有,可就是不快乐,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说,圆月,最美,是正面,代表了人的追求和理想化的东西。就象郭靖,他不聪明,可是他却自然就达到了王重阳的高度。王重阳,修练无数年,郭靖却自然和他达到同一高度。 这就是天生的优势。
第3个回答  2013-10-17
个人的理解不一样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在古代,诗人一般把圆月比作团圆,残阳比作风烛残年等等。
第4个回答  2013-10-17
简单点就是得与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