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如题所述

后人评价:
  1、汉末三国
  司马徽:“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卧龙、凤雏。”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
  刘晔:“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
  杨洪:“西土咸服诸葛亮能尽时人之器用也。”
  马良:“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
  2、隋唐两宋
  王通:“若诸葛亮不死,则礼乐大兴。”
  王勃:“于是诸葛适在军中,向令帷幄有谋,军容宿练,包左车之际,运田单之奇,曹悬兵数千,夜行三百。轴重不相继,声援不相闻,可不一战而禽也?坐以十万之众,而无一矢之备,何异驱犬羊之群,饵豺虎之口?故知应变将略,非武侯所长,斯言近矣。”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吕温:“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
  3、元明清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陈元靓:“德图王,卧龙徐起。北伐南征,渭滨泸水。周旋两朝,勤劳一纪。星堕中军,英雄巳矣 。”
  努尔哈赤:“人臣身秉国钓,因循从事,不能申明教令,诫谕君下,则无知之民,罹于法者必多。若各尽厥职,明法度,以训国人,使不罹于刑戮,则君心嘉悦,眷顾日隆,如所谓皋陶、伊尹、周公、诸葛亮、魏徵诸臣生膺显爵,没垂令闻,斯于臣职为无负耳!”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康熙帝:“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4、近现代
  孙中山:“诸葛亮很有才能,所以在西蜀能够成立很好的政府,并且能够六出祁山去北伐,和吴魏鼎足而三。”
  毛泽东:”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6
三国是个特殊的年代,最聪明的人最能反映这个政治集团的实力

有人会说诸葛亮聪明,诚然,作为蜀汉的开国元勋,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有了不起的一面。但诸葛亮的政治野心太强太大,他要做的是曹操那样的人物。但诸葛亮却不具备曹操的用人选人看人的一面。这在诸葛亮成汉蜀汉丞相时已经看出来了。
刘备用一种很不道德的手法取得了蜀汉政权的合法化,我很奇怪的是三国演义并没有对此事批判,却大唱颂歌,这是为什么?难道罗兄也对刘备这种强盗态度持肯定态度?

我们研究三国看三国也好,并不能拿三国演义这本书当作真实历史来看。那样的话会让我们失去对真实世界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持偏激的态度。

其实,聪明二字不适用于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因为我认为凡是能够在历史舞台上留有自己姓名的各位,都有着凡人没有拥有的智慧和才学。

我们现在再来看曹魏集团,曹魏集团的老板也就是曹操。他才是继汉王朝以后,真正能在中国大地称王称霸的君主,他的智慧和谋略以及文学水平,都达到了当皇帝的资格。正因为如此,他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原因就在于我们的社会言论导向出了问题。中国人是否定个人能力的国家。赞扬的是忠,孝,仁,义。这四种人。也就是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因此,我们在看某个人是否聪明时,就要看这个对他这个集团是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曹魏集团的领导人是曹操,这是肯定的,问题再于是谁为曹魏集团制定了一个使这个集团强大的战略性建议的呢?毛介。
毛玠就向曹操提出了“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曹操立刻照办。
结果曹操统一了北方。
所以我认为,曹魏集团在当时应该是由一个很聪明的老板领导一群很聪明的员工。建立了一个本应该在中国历史应该大树特树的王朝。

而诸葛亮呢?相比较而言,在这方面就不行了。我很纳闷,当时的皇帝是刘禅,但一切作主的可是诸葛亮啊。所以蜀汉的亡国诸葛亮有相当一部分的责任。诸葛亮难道不知道蜀汉的地理位置适合防守还是进攻吗?他在蜀汉发挥着什么作用呢?是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呢?诸葛亮为什么不采取蜀人治蜀的正确方针呢?是能力还是蜀国的条件不行?
从诸葛亮的累死,就知道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并不适用于蜀汉集团。
1。蜀汉集团没有将诸葛亮的正确方针落到实处。关羽擅自行动就说明问题
2。蜀汉集团后继无人。
3。蜀汉集团的战略目标不明确
4。蜀汉集团的开国根基不牢国
5。蜀汉集团是外来集团,没有实行正确的政治方针。

三国其实就是魏蜀的交锋,吴这个国家武力偏强,谋略偏弱。因此他的国家相对魏和蜀,智商相当的低

看到这里我想楼主你应该知道三国最聪明的人是谁了吧。曹魏集团的靠的是每个人的实力和聪明打出了一片属于东汉末年的最强集团。团结,积极,合作。这就看出集体的力量永远比个人的力量的优势所在。一个人的智商永远斗不过一群人的智商,一个好的老板永远强于一个好的打工仔。诸葛亮到底还是选错人了。

看一个是否聪明一定要看这个人在这集团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以及领导人是否采纳了他的意见,从而使这个集团走上了一个良性的发展道路。由此可以看出诸葛亮并不聪明。他提的建议很适合曹魏集团。而不适合刘备。因为刘备没有曹操那样的智商。
第2个回答  2013-10-16
任人唯亲。
第3个回答  2013-10-16
三国时蜀国的一个政治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