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长妈妈”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朝花夕拾》中“长妈妈”的性格特征是愚昧麻木,朴实善良。阿长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

阿长,汉族人,186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东浦大门,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是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长妈妈在《朝花夕拾》分篇《阿长与山海经》中出现。该篇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感激之情。

扩展资料:

一、阿长简介:

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

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

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福庆的妻子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

不过,笔者曾特地为此函询周建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作人日记里的“章妈”也是东浦的那位长妈妈死后再雇请的。

二、《朝花夕拾》其他人物简介:

1、父亲

在《五猖会》中,鲁迅塑造的“父亲”形象似乎不近人情,与现实有些出入,主要是为表达主题而设置。父亲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强迫孩子背书,使孩子深受打击,留下心理阴影,从而揭示了封建家长制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2、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鲁迅留学日本期间极为尊敬的一位良师。他不修边幅,但治学严谨。

他正直热忱,热心地关注鲁迅的学习,与当时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鄙视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高尚的品质一直激励着鲁迅勇往直前。

3、范爱农

范爱农是当时社会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群小知识分子的形象代表,他们的命运起伏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经历了对黑暗的不满、对革命的期待以及对革命的失望的心路历程,社会的迫害、生活的窘迫又将他们逼入绝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百度百科长妈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28

1、长妈妈为“我”买渴望已久的《山海经》——乐于助人。

2、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愚昧无知。

3、教导“我”: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质朴。

4、睡相不好,摆成大字——不拘小节。

5、让“我”道恭喜,吃福橘——真诚、善良   。

鲁迅童年生活中缺失母爱。主要论据就是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中写到了“长妈妈”,写到了“衍太太”,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唯独“母亲的形象苍白而脆弱”。另一个论据就是鲁迅的母亲爱读书看报,却从来不读鲁迅作品。

扩展资料

阿长,汉族人,186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东浦大门,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是浙江绍兴东浦大门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

参考资料:朝花夕拾-百度百科参考资料:阿长-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9

长妈妈为“我”买渴望已久的《山海经》——乐于助人

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愚昧无知

教导“我”: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质朴

睡相不好,摆成大字——不拘小节

让“我”道恭喜,吃福橘——真诚、善良     

扩展资料:

长妈妈的夫家姓余,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个子高大,按周家工友王鹤照的说法:章福庆的妻子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只是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不过,笔者曾特地为此函询周建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作人日记里的“章妈”也是东浦的那位长妈妈死后再雇请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阿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9

《朝花夕拾》中“长妈妈”的性格特征是:

(1)长妈妈为“我”买渴望已久的《山海经》。——乐于助人

(2)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愚昧无知

(3)教导“我”: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是吃下去。——质朴

(4)睡相不好,摆成大字。——不拘小节

(5)让“我”道恭喜,吃福橘。——真诚、善良     

阿长是封建社会下一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

扩展资料:

”长妈妈“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踩踏死鲁迅喜爱的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是当她真诚善良的一面表现出来时,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朝花夕拾》作为鲁迅中年时期的一部回忆性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自传性质,在这其中塑造的人物当中可以较好的找到鲁迅所具有的独特人格之美。

《朝花夕拾》十篇散文勾勒了从清末到辛亥革命时期的若干社会生活风貌,是一幅幅世态图和风俗画。虽然是回忆性散文,但是有现实的斗争性和深邃的思想性,蕴含着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执着态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朝花夕拾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21

《朝花夕拾》中的经典人物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此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于1926年9月18日在厦门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他九篇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散文)。

在整体构思上,长妈妈作为肯定和赞颂的人物,从“人气”的角度被赋予了对比的意义。所谓暗夜里的明珠,就是说,只有同那些“名人名教授”相比较,只有在“夜游的恶鸟”面前,长妈妈性格的光泽才显得格外耀目,读者才感到鲁迅对她的肯定和赞颂具有分量,产生共鸣。

其次,就对长妈妈这个人物的描叙本身来看,鲁迅并不因为对她的尊敬而“为贤者讳”,阿长的确有的缺点和毛病,鲁迅又恰如其分地表明了他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写了缺点毛病而影响阿长的根本素质。所谓“沙里淘金,很能说明鲁迅描叙阿长的特点,“金”在“沙”里经作者一番淘洗,逐渐露出了她的本色。

该肯定的充分肯定了,该否定的恰如其分否定了,否定里包含着肯定,而整个肯定又与不著文字的否定互为表里。这是此文最突出的一个艺术特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