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作文

类似论文形式,500字左右一些曹操的事例、诗句…………也都可以谢谢。。。

——我眼中的曹操   对于曹操是英雄奸雄,是红脸白脸,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关于他爱才惜才的品格,却是众口一词,举世皆知的.  史书中说他"拔于禁,乐进于行陈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列为名将;其余拔出细微,登为牧守者,不可胜数".司马光说他:"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李卓吾也由衷赞叹:"老瞒每见人才,便思收拾,如徐晃等—无放过,只此却便是立王之本."由此看来,老瞒的知人善用实在是广受好评,与刘备相比如何操自陈"荀,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为先锋;夏侯惊天下奇才,曹子孝世间福将."曹方的人才,比之吴蜀,有明显优势.  引人之言夸为虚,自当以史实为证.  典韦乃曹操手下一大猛将,战功赫赫,在濮阳城下中为护操而死于乱箭,死了半响,却无一人敢从前门入,事后操祭典韦,亲自哭而奠之,顾谓诸将曰:"吾折长子爱侄,但无深痛;独号泣典书也".又一日到清水,操忽于马上放声大哭.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由不哭耳."此二祭典韦,不禁使人皆感其爱才,你若定要说他奸,如果说他厚待生着的大将,用金银官爵收买,使其死心塌地,全心全意为操服务,尚有"奸"之嫌疑,那么他对于—个已故的将士念念不忘,牵肠挂肚,也是利诱之计吗这是爱才之心的真情流露啊!  曹操礼遇关羽,更是小说中脍炙人口的精美文字.操为得关羽,毫无异议地接受了关羽三个条件:—,降汉不降操;二,俸禄养赡照给;三,知皇叔即辞.操真心待之,见关公所着绿锦战袍已旧,即度其身品,取异锦作战袍一领相赠.见其美髯长而易损,则以纱锦作囊,赠与关公护髯,堂堂大汉丞相,关怀下臣如此无微不至,岂是虚情假意可为  为关公送行一段尤其可敬.三番委派专使,通令沿途关卡不可刁难关羽—行.有诗评曰:"为爱英雄越古矣,三番遣使意何深.应非孟德施奸狡,正是捞笼天下心."  有人拿曹操睡中杀侍一事来驳操之爱才,试想,操驰骋沙场,杀敌无数,结怨之人亦不可胜数.且世人趋炎附势之心亦为正常,收人心实属不易,叛变之事屡见不鲜,怎可不多加提防为已之利而除有害之人,每人心底必然有此之念,实不应由此怨操,更与他是否爱才无多大瓜葛.  虽然曹操身上不无让人咬牙切齿的恶性,但他有着唯才是举,随能任使的博大胸襟,这一点是应该给予肯定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任天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2个回答  2013-10-20
汉朝末年,有一个叫做许子将的人见到曹操后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你这个人如果生在太平的时代,可能成为能干之重臣,但如果你生在乱世,你就会成为奸诈的英雄。从此以后,“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成为了评价曹操最经典的一句话。无论这种说法是否准确,我们都能看出曹操是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

曹操有血有肉,有理性也有野性,既会耍诈又会耍狠,同时也诚实厚道,他既能容人,又心胸狭窄,既豪情万丈,又滥杀无辜,既挟天子以令诸侯,又终生不肯废汉献帝自己取而代之。

曹操在军事、政治、文学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文采泱泱,武略滔滔,足智多谋,这使得他在战火纷飞的三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一) 军事:兵行诡道
曹操是一个极有军事才能和领导风范的人,这点毋庸质疑。他能观大略,定计谋,灵活处置,随机应变。从他的整体战略来看,先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建立强大的后盾,再灭了如似豺狼的吕布,横扫兵强却无能的袁绍,平定辽东,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连诸葛亮都说:“北让曹操占天时”。接着就是来谋孙刘了。
另外,在具体战役中,曹操也尽显用兵之神。时而遍撒粮草以乱敌军,时而趁夜突袭占领营寨;时而用反间计引起敌方内讧,时而抓住对方弱点,巧妙化解自身危机。如此说来,数不胜数。比如与马超、韩遂作战时,深知马超有勇无谋,离间他们二人的关系,一举取得反攻胜利。又如许攸来降,曹操尽知敌方粮草所在,不仅解决自身困难,又对敌人予以了重创。

《三国志》中写道曹操一生亲自指挥的战役大概有30多次,其中大部分是胜利的。战场上的曹操将兵行诡道演绎得淋漓尽致:
战吕布,曹操时而诈死诱吕布来袭,时而令老幼妇孺充任疑兵,最终是吕布命丧白门楼。

破袁绍,曹操用兵神速,硬是在袁绍的援军到达之前将乌巢给烧了。日后对付袁谭、袁尚的时候,采取了郭嘉的计谋,耐心等待,最终等来了二袁的分裂。不费一兵一卒,等到了公孙康送来的二袁人头。

通过以上的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曹操的用兵之道确实很了得,并没有《三国演义》中写得那么狼狈。长坂坡一战,为了突出了赵云和张飞万人莫敌,就把曹操当个陪衬来写,其实明眼人一看便知,曹操是大获全胜,而刘备只是没有全军覆没而已。

曹操为数不多的败仗中,最出名的是赤壁之战。但凭良心说,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前半段是占据了上风,而且是绝对性的,对于最后的失败,可能是曹操一生胜仗太多,使得他过分的相信自己。当然,胜败乃兵家常事,曹操虽用兵如神也免不了有所失败。但可喜的是能坦然面对。纵然是将领们自身犯的兵家错误,还是像赤壁之战一样的重伤,抑或是对峙马超时割须弃袍的痛苦回忆,他都只是哭着记住教训,笑着忘却悲伤。
这样的素质,使他在火烧眉毛时镇定自若,在手足意见不合时头脑清晰。因此较之连营七百里破敌的刘备,又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总体来说,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非凡才能的军事家。
(二) 文学: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不得不说,他是建安七子之首,又有很高的文学成就。

曹操的诗以特别出名,大多数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贫苦生活。如《篙里行》中的 “铠甲生饥虱,万姓以死亡。”真实地反映出了汉朝末年的社会状况,被誉为“汉末实录”。
另一首《龟虽寿》咏叹了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观沧海》描写了山海间万物的繁茂和瑟瑟秋风。

(三)人品:多疑与宽宏

曹操的多疑历来被后世所“称赞”,也难怪,曹操就这点能令人将他记住。《三国演义》有一回写道,曹操对周围的人说自己夜里好杀人,叫他们不要打扰自己,并在当天晚上杀了一个人,其实曹操夜里不会杀人,他是怕他被周围的人杀才故意这样做的,这不得不说,曹操的多疑性格十分严重。

但是许多人认为曹操终归是奸诈、残忍的,像有为报父仇挥师徐州时的暴行,许都大火时立旗帜斩杀官员残害了许多的无辜。这些是否属实我不清楚,但比如说像杀粮官,杀杨修等等,这些乍看像是一个暴君所为,其实不然。对峙二袁时,营中缺粮,面临的是斩一人还是乱全军的问题。因此杀粮官是出于无奈,是迫不得已的,并且事后曹操也安顿了他的家小。当时并没有第二条出路,如果乱了军心,那死的恐怕就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了,曹操这是从大局出发。杀杨修,不是因为他太聪明,而是因为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杨修恃才傲物,总是在众多官员面前揭曹操的短,这会影响君臣关系的。而且杨修和朝中众多官员不和,又是杨彪之子,这样的人留着以后会出什么乱子谁也说不准。因此曹操并不是一个嗜杀的人。

(四)用人:唯才是举

刘备的手下有“五虎上将”,之所以列出这五虎是因为人太少了,以此来掩饰人才的缺乏;东吴孙权的手下挂得上名的也只有甘宁、周瑜、鲁肃那几个。相比之下,无论哪个时段,曹操的手下都是猛将如云。

在曹操的用人之道里面,只有四个字:“唯才是用”。不论是名声不好的还是贫苦人家的,只要有能力,曹操都会委以重任。曹操的手下有自己的族人,有素不相识的,有在行战之中发现,更有从战俘里面收服的,还有一些没有被历史记载的人。这些人都是经过曹操的慧眼提拔以后才得以建功立业的。 曹操是爱才之人,三国之中当属他的手下最多,不论文才还是武将,他都真心相待,信用有加。在白门楼,曹操遇见了昔日分道扬镳的陈宫,惦记着他的足智多谋却不被吕布所用,终至于此,真乃英雄相惜!陈宫不肯降,曹操落泪斩之,并厚待了他的老母妻子。袁绍手下陈琳,曾发表缴文大骂曹操及其祖宗三代,绍兵败后,曹操却不加追究,并重用了他。刘备手下赵子龙,当日长坂坡如入无人之境,曹操也不愿放箭暗伤,只希望能活捉为己用。关云长更不用说,不仅百般顺应,甚至在他过五关斩六将之后,仍然是对他赞赏不已,叫手下诸将学习。并且,曹操能够不计前嫌,对于跑来投降的人,并不区别对待。这也是他常常反败为胜,取得转机的关键。

(五)关于政治方面
说曹操是野心家、汉贼,恐怕都出于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众多有称雄之心的人中,对待皇帝的态度,董卓是废立,袁绍是另立,袁术是自立,这些都不如曹操来得聪明。曹操从来的想法就是要统一中国。其实看刘备,所打旗号也就是匡扶汉室,诛灭逆贼。然汉室衰颓,本就应该有鸿鹄来引领风骚,曹操不过也是众多有心帮助普天百姓中的一人,奈何刘备就算伸大义于天下,曹操就是奸臣呢?汉室之胄又如何,终归是要班师弄兵,只不过多了仁义的幌子。世界本来就属于有能力的人。
从平定黄巾到发诏讨董贼,再班师护驾,移驾许都,进一步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步步为营,从一个以前站在别人背后的小将慢慢成长为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又证明他是一个很有政治头脑的人。

粗略读了一遍《三国演义》,对其中四百多个性格迥异的人物,不少都有些想法,尤其是曹操。大多人认为他是一个奸雄,但我觉得他并不奸诈,相反,在那样混乱的年代,什么样的人才能立住脚跟,建功立业,才能拯救黎民百姓呢?是这样的人,曹操,这样的人称之英雄都不为过
许邵曾说:“子(指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也!”(原话是“英雄”,后被罗贯中改为“奸雄”)在我看来,曹操拥有的是成帝王之业的霸气和才能,而不是如同奸诈小人一般在使心眼。我们应该把他放到混乱的三国中,而不是用后人的眼光来看他的种种不是。就像刘邦和项羽,谁能称为英雄,谁又是最后的霸王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