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我想要关于福建新课标对高考有用的语文摘要

摘要 摘记 最好是些知识点 可以对高考有帮助的一些知识内容 什么都可以 但不能是些语文课本内容

奇怪 那么普遍的东西 怎么都查不到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6
一、语言文字应用(1~4题,12分)
1.字音辨析题
①识记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容易读错的字。
②方法:组词定读音、词义定读音、语体定读音、词性定读音、词源定读音。
2.词语运用题
①识记一些容易混淆的近义实词和虚词,识记一些常用的成语。
②同义词、近义词辨析题方法:词义辨析法(对象、轻重、范围)、色彩辨析法、用法辨析法。
对实词词义的理解,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对象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步减少选项。
对虚词辨析题,要通读全句,整体感知;也可以造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再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③熟语(含成语)辨析题方法: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④熟语(含成语)设题错误曲解词语,望文生义;用错对象,张冠李戴;不分褒贬,情感错位;颠倒尊卑,不知谦恭;语义重复,自相矛盾;搭配不当不合习惯;夸大其词,轻重失当。
3.病句辨析题
①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②做题思路通常是: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的还是无语病的一项→→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
③答题技巧: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有多重否定或还有反问 的句子,要将否定换成肯定来理解。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4.语言连贯题
答题方法:从语句形式和内容方面考虑,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角度一致→情调保持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情境是否吻合→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 音节是否和谐及押韵等。
总之,语段衔接,要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5~11题,33分)
5.文言实词题
①识记120个文言实词 。
②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回忆课内学过做过的试题,分析推断。将给出的词义代进原文验证,通顺就对不通顺就不对。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6.文言虚词题
①识记18个文言虚词
②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利用每组中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古今异义题
①识记一些古今异义词。
②答题技巧:古代多单音节词,所以看到类似于现代汉语双音节的词,古义尽可能分开理解。要具体、形象。分开解释的含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与上下文保持一致。四个选项比较、权衡,增强准确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7.信息筛选题
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
①先看考查何人何时何事何德,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和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
②先找不是该人物及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③注意命题人错误设计的惯常角度(人物与事件的对应关系、事件与发展阶段的对应关系、事件与人物品行的对应关系、题干的内涵隐晦与否、刻画人物的手法辨析语境的前后勾连)
8.内容归纳题
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若是传记,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若是散文,总体把握文意,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9(1).文句翻译题
翻译原则: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翻译,要与上下文对应,这些字词是得分点。
翻译标准: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对应翻译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翻译方法:换、留、删、补、调、对、变、分、合、扩。
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复杂句子要作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意译词语根据上下文推导,不拘泥于原文结构,由实到虚。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
9(2).文言断句题
答题技巧:寻找主干定句读、寻找虚词定句读、寻找对话起讫点定句读、寻找句子首尾定句读、借助对应关系定句读、借助总分关系定句读、借助检验定句读。
10.诗歌鉴赏题
①识记一些古代诗歌及鉴赏的知识,例如
诗歌类别:赠友送别、咏史怀古、边塞征战、借景抒情、咏物言志、思乡念亲、羁旅行役、山水田园、谈禅说理、即事感怀
语言风格: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思想感情有: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等。
主要表达方式:叙述、描写(动静、明暗、上下、远近、虚实、视听)、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即事抒怀)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②怎样读懂一首诗:从诗歌类别人手,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和诗中的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A、疏通诗面:借助古代汉语知识、借助上下文的对应关系和意义联系、借助诗题。
B、梳理诗脉:借助写景角度、借助记游顺序、借助景与情关系、借助事与情关系、借助语言呼应关系。
C、把握诗意:借助意象、借助情点、借助诗题、借助对作者的了解,时代对作家的影响。
③怎样鉴赏形象:形象即作品中抒情主人公和意象(人、物、景)。诗人借助意象表达意境,分析意象主要看意象的色彩、意象的动作、意象的传统内涵、意象的声音、意象的指向。
④怎样鉴赏语言:从语法角度(即动词、形容词等词语和活用、倒装等语法现象)、从修辞角度、从语言风格角度。
⑤怎样鉴赏表达技巧:从表现方法(宏观构思、具体表达、语言运用)、从抒情技巧。
⑥古诗鉴赏答题思路模式六种:
⑦古诗鉴赏表述:(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⑧特别注意:答题有针对性—问什么答什么;答题有序—先问先答后问后答。关注题目、意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储备名词术语。
11.名句名篇默写题
①识记60篇必背古代诗文。
②要注意养成“一字不差”的习惯。这道题目的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要象小学生一样写字,切勿卖弄。严禁空白!

[阅读全文 | 回复(4) | 引用通告 | 编辑]
--------------------------------------------------------------------------------

上一篇:六一快乐!
下一篇:〔转〕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教你轻松六招
·Re:2007年高考语文知识点与答题指导 -|sgldj发表评论于2007-6-3 10:02:00

三、现代文阅读
论述文、说明文阅读(必考)(12—15题,18分)
①识记论述文、说明文文体知识。
②注重整体阅读,通读全文,标好段落,读懂每一段,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初步掌握全文意思。说明性的文字抓住基本概念以及对基本概念解释的文字;议论性的文字抓住基本观点以及对观点阐述的文字。标示文章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揭示文章结构的句子,并用笔划出称代词、关联词、标志词。
③答题注意规范、完整:
A、切记答案在文中找。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句。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考生应抓住这些重要的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压缩、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一般都和标准答案较切近。考生如果弃文中的重要词句不用、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绝对是不可取的,那样的回答距标准答案都有一定的距离,有时甚至相距甚远。
B、综合分析,不能只答抽象的要点,要有适当而具体的分析;
C、对应题旨,不能遗漏答题要点。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看赋分,配答案。一般来说,4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两点,6分题答案至少应有三点。如果命题人在作答处已标明(1)、(2)之类序号,则按序号答够要点。
D、紧扣题意,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即如何问就如何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应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有效信息,将题干要求与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契合要求的标准答案。
E、回答问题,不能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
F、需要高度概括的题目,组织答案的时候首先要整合文中的相关信息,在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所传达的信息的共同点,然后利用文中附着信息共同点的那些具体的、形象化的语句,把这些具体形象化的语言转换为抽象,概括性的语言,即为所需答案。
12—13 现代文阅读选择题
答题技巧:
A、阅读题目和文章明确问什么,考什么。
B、根据题干和选项,全面准确地找出相对应的区域。所有的判断都必须来自原文,切切不可以主观臆断。
C、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若考词语,联系词语的本义,抓住语境义。若考句子,理清复杂句子的结构关系,适当作些句子成分的分析,其次要对修饰成分认真思考,这是选项比较的重点。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文章内容与题目相互应证。
D、注意选项设置特点:看似表达与原文同,其实意思不一样;看似表达与原文不同,其实意思一样。
E、注意选项设置8大陷阱:偷换概念、张冠李戴、答非所问、范围失当(夸大或缩小、数量、时间、地点、程度)、改变性质(可能与必然、未然与已然、主要与次要)、无中生有、曲解原意、错置关系(并列与大小包含、颠倒因果、强加因果)
14—15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
答题技巧:
A、怎样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首先利用文体知识,把握不同文体安排结构思路的规律。(论述文:全文按“提—分——解”思路 ,分析部分用“并列、总分、对比、层进”等结构)(说明文:取决于说明对象本身的条理,如按说明事物变化发展程序、说明事物构造的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的逻辑顺序)
其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
B、怎样分析文章的内容要点、中心意思、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不同文体特点找到表达中心的词语、句子、段落,关注题目、开头和结尾;用压缩、提取法概括各自然段的要点
思路讲解:
A.名词术语及概念性试题思路:如果是揭示概念的特点,要根据该词语出现的具体语境来剖析它的具体含义,这必须与句子联系起来考虑,如果是概念间的区别,则要依据语境来判断几个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与句群和段落联系起来。一般来说,一个词语(概念)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B.关键性语句理解思路:对于此类题,要既得“意”而又不忘“形”,因为关键性文句的内涵既是深层次的又是丰富多义的甚至是含蓄隐晦的。因此,关键性文句多富有潜在义、引申义、双关义、象征义和多重义等,做题时要参照主要段落或者全文的整体意旨来考虑,在文意文旨的大语境中来探求核心文句的内涵,解题时才能披文入理,析文入情,瞻前顾后的根据其语段的“形”,深入领悟其语句段的“意”。
C.信息筛选性试题思路:解决本类题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因为此类题的答案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分散的,在做这一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目的具体要求,根据要求要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一点一点的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再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D.清理文思的题型解题思路:本题重在弄清文章是怎么写的:文章各段说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说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你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在你眼前了。
E. 归纳主旨性试题解题思路: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主旨(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总体建议:
①先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全文意思。②能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尽量在原文中找,不提倡自作聪明,勉强用自己的话概括。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

·Re:2007年高考语文知识点与答题指导 -|sgldj发表评论于2007-6-3 11:13:00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各3小题,15分)
(一)文学类文本(16~18题)
(二)实用类文本(19~21题)
①重点了解传记、新闻、访谈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参考《2007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选考部分)知识要点》)
②答主观题思路规范:
A、按“总—分—总”思路,注意起承转合;
B、分点列举要点;
C、对探究题的分歧点作答,要么顺着文本思路,要么作辨证分析,不宜完全否定。
③答分析综合题技巧 :按赋分采集要点,合理归类,注意不要遗漏要点。
④答鉴赏评价题技巧:可以从对思想内容(人物塑造、性格表现)的表达和艺术方法的表达效果(如在文章开头、结尾或全篇中的作用)来评价。
⑤探究题答题技巧:首先要明确探究什么,既探究方向,思想或形式、文本内或文本外、重点或分歧点。
答题思路:观点+证据+分析+总结
A、综合权衡,稳妥立论(立意正确,利于表达);
B、回读原文,精选论据(在原文中找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
C、简要论述,联系实际;
D、精要作结,回扣论点。
⑥答新闻标题概括题技巧:用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五、语言文字运用(22~23题,12分)
①语段压缩题
答题技巧:明确题干要求,抓住陈述对象、事件经过及事件结果,找出文中的信息点,或归纳或概述特点,连缀成句,不多少文字,不出语病。
解题思路:首先抓住三词、三句找出文章的中心所在;(一般是有解释的或重复较多的),其次去掉肯定不要的信息,包括原因、论据、过程等,其次换(调换、转换),其次数(数字数),其次对(与题干要求对应),最后是理(整理使之有条理)。
②语句扩展题
答题技巧:情景式扩展:抓住主题词,突出重点,有景有情,生动形象。事理式扩展:围绕中心,分析论述,正反多角度分析论证此类题关键是要注意题目中的“以……重点”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以“……”为重点,有两种做法,其一,在其前加上复杂的定语,其二,在其后写一串话(最好运用相关的修辞手法丰富文采)具体解释“……”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以第二种为好。例如,2000年高考25题,解题思路是,首先考查语境要求:“毕业典礼上”同学们心情愉快,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考试前夕”有两种情况,一是心情紧张,一是对考试充满信心,但是只有后一种才会有“歌声”,同时还要在语句中出现“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等几个词语。
③句式仿写题
答题技巧: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表现手法、材料中的思想意蕴,搜索仿写材料,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注意要求,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对象要同类,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
④句式变换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干要求,变短要先提出主干,修饰语按顺序变为分句;变长要确定陈述对象,将短句按顺序变为修饰语。先写出几个句子,后选出符合要求不出语病的句子作答。
⑤长短句:抓住句子主干并单列为一个分句,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句中的定语或状语。注意使用润滑剂。例如:我有一本红色的书。——我有一本书。这本书是红色的。我在教室里讲课。——我在教室里。我在讲课。
⑥综合改错题:这一类题其实就是修改病句,关键是要读清题意,注意潜在提示,然后按要求完成。主要参考前面的语病部分的答题技巧。
审题要仔细:仿句要细到标点符号;概括要注意信息点的把握。
条件要符合:如果是一句话新闻的概括,注意“报喜不报忧”的特点。
形式要限制:仿句要注意修辞及字数的规定;概括要注意字数。
内容要创新:不要照搬照抄,开拓思维,注重积累。
上下要协调:尤其是结合语境的句子,一定要注意上下文的暗示,使上下协调。如果有对话,要注意谦敬词的使用。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

·Re:2007年高考语文知识点与答题指导 -|sgldj发表评论于2007-6-3 11:16:00

六、作文(24题,60分)
1、审题:一定要看清题意,包括卷面上的所有文字提示,都要认真思考,严格遵循。不能随意置话题于不顾另题作文。有的考生不仔细研究话题材料,想当然作文,也有些考生认为大家都去这么想,这么看,写出的文章岂不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于是绕开话题,另辟蹊径,结果造成立意偏差,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就好比人家给你一条鱼,让你做一道菜,红烧也行,清蒸也可,可是你不用这条鱼做菜,却拿一块肉去做菜,当然不合人家的要求和口味呀!另外审题时,要特别注意有无明确要求联系自身,题目是否要自拟。
“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从文题本身或提示语中选择(例:“安”安定、安宁、安逸、安全)。
B、如果是独字、独词的话题则要补充连缀有关内容后才确定,不管前缀或后缀都要把话题词嵌进去,而且要符号语法(例:为——投资、用——投资)。
C、 要理解话题概念的内涵和范围(例:“投资”作名词即资金,作动词即投入)。
D、 要对话题短语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明确写作范围和重点(偏正关系、动宾关系、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因果关系、条件关系)。
E、把握句子式标题的重点,显性限制和隐性限制,落实比喻、象征意义(例:我想握住你的手)
F、材料作文立意范围在材料范围之内,话题作文立意范围在话题范围之内。
2、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阅卷教师对文章的第一印象,特别是提供材料型作文,要求阅读所给材料,自拟题目写作,阅卷教师很看重考生所拟的标题。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可见题目的重要性。
考场话题作文的拟题原则为:确切、精练、生动、新颖、有意蕴。确切,指的是符合文章内容,同时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精练,指的是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生动,指的是题目能体现出一种活力,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能够给人一种新鲜感。有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拟题方法多种多样,可以运用修辞拟题,可以引用俗语拟题,可以化用古语拟题,可以借用成语拟题,可以套用流行语拟题,也可以巧用其他学科公式或符号拟题等等。
有些考生先写正文再拟标题,文章写好后也许是没有时间写标题,也许是忘了补写标题。虽然评分规定无标题扣2分,但实际结果却远非2分。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几篇写得较好的作文,按保留标题和隐去标题两种类型请两组老师分别予以阅卷,其分数差别一般都在8分以上。这是因为阅卷教师对无标题作文产生了一种心理距离,不知不觉便降低了分数等级。
3、文体:文体不限不代表没有文体,用什么文体写作,就要符合该文体的要求,要写什么象什么。记叙文要三分之二的篇幅落足于叙述,议论文反之。建议写记叙文,且最好将主人公设定为自己,用第一人称入文,让“我”的激情在文章中闪光,情真意切,引起共鸣。当然当多数人写记叙文之时,偶尔出现的优秀议论文,会给阅卷老师一个新的感觉,很可能得到高分,这也是阅卷老师的常见的心理效应。少写深奥的科幻小说,写童话、寓言不要过于含蓄,“允许”编写故事,不等于提倡“编写故事”,滥编、胡编,绝对不会得高分。严禁照搬照抄别人的范文,杜绝“无我文章”和“抄袭文”的出现。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

·Re:2007年高考语文知识点与答题指导 -|sgldj发表评论于2007-6-3 11:17:00

4、内容:不要触及敏感的政治事件,少谈宗教话题,不要单纯发牢骚,不要写早恋等敏感话题。想想阅卷老师的喜好,说他们想听的话。记叙文最好要有细节描写。推己及人,以情动人。议论文切忌大话、套话、废话,要避免空发议论,无情而“抒情”,无病呻吟,滥提口号,乱发号召,空表决心等等。不假思索就能想到的东西,绝对不要写;稍加思索想到的也不要写。中心一个要紧紧围绕,还要想办法充实内容。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