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商隐写了那么多情诗呢?

如题,谁能详细地说下

1、李商隐的无题情诗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目前存诗600余首。按照清朝初年诗评家吴乔的说法,唐代诗人中能够自成一体者,只有李白、杜甫、韩愈、李商隐四人而已。其中,李杜二人开辟的是恢宏的盛唐气象、广阔的时代生活以及民生疾苦。韩愈开拓的是以非诗为诗,非美为美诗歌新境界。李商隐的成就借用现在的话来说,则是更多的具有现代意识,发现了人的内心世界。这是还没有被前人所发现的一个崭新的诗歌领域。
  当然,吴乔的原话并不是这样的,只是我作了一点翻译,意思还是没有错。只是,李商隐的诗歌由于朝向内心深隐幽微的情绪,再加上所处的时代,因而也就比唐代其他诗人的诗歌更为难解,具有强烈的感伤情调、朦胧意境和象征色彩,尤其是他的无题诗。
  李商隐以无题诗闻名。根据《李商隐诗歌集解》里面所收集的诗歌来看,基本可以确定诗人在写作时就以无题命名的诗歌就有15首。然而,还有很多诗歌虽然有题目,但那些题目多半是诗句中的一些词语,并不能表达全诗的含义,因此,也可以算作无题诗。这样看起来,李商隐的无题诗总计应该有100多首。他的无题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很难理性分析诗歌中表达的具体含义,只能从感性上欣赏诗歌的朦胧美。比如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就是这样。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关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解说纷纭。仅仅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就用了四个典故。金人元好问就曾经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说:“一篇锦瑟解人难”。虽然在理性上难以解释,但在感性上,《锦瑟》却征服了许多人,极易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喜爱。
 为何李商隐在写作中会故意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这要从他所处的时世、出身的家世和经历的身世说起。是这些因素造就了李商隐的悲剧性格、气质还有心态。
 大约公元812年,李商隐出生于河南荧阳。他出生不久,晚唐短暂的“元和中兴”局面就告结束,代之以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斗争和回鹘、党项等少数民族经常侵扰的内忧外患,李唐王朝正在不可遏制的走向没落。李商隐的著名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以说是最好的注脚。
  而李商隐经常说的皇室宗族也没有帮上什么忙。李家祖先从高祖那一代开始,就一直是小吏而已,且连续几代都是孤儿寡母。10岁那年,李商隐父亲李嗣在浙江幕府过世。为了维持生计,母子只得“佣书贩舂”,艰难度日。
 因此,成年后的李商隐一方面渴望做官,光宗耀祖,却因时世多艰,官运不畅,正如他在《锦瑟》一诗中所言,“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说的就是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是诗人在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也使得他形成了犹豫、清高、敏感的性格。
  当然,经历与性格上的因素,并不是李商隐诗歌隐晦难懂的根本原因。他也写了不少政治诗和咏史诗,相对来说,要明朗得多。倒是100余首无题诗,由于主要涉及他内心的隐秘世界,才显得云山雾障,看不清真面目。历代都有不少人对其作了不少猜测,其中近代的苏雪林尤为大胆,说李商隐一生有四次虽短暂坎坷,但却销魂蚀骨的感情经历,“是千古以来文人中罕有的奇遇,情史中的第一悲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20
李商隐的爱情诗,很多人都能信手拈来,但说到李商隐的婚恋生活,知道的人并不多。

  很多人非常喜欢李商隐的诗文,但似乎不太喜欢他这个人。我当初也觉得他有些缺乏男子汉大丈夫的伟岸气节,有时还有些轻佻浮躁,所以才写出了那么多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诗篇。总之,他给我的印象是:诗是好诗,人不足取。

  当我把李商隐的六百多首诗和四百多篇文章全部读完,掩卷深思时,不由得深深感到自己以前是误读了李商隐。

  那么,李商隐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还是将其放在特定的生活背景下,对其进行研究和考察,才有可能看到一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李商隐。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未满十岁,父亲弃世,他便协助母亲千里迢迢扶亲归里。弱小孤男,支撑门面。佣书贩舂,饱尝艰苦。家境困厄,不废学业。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由于政治黑暗,李商隐科场失意,仕途坎坷,导致他爱情生活亦屡受挫折。李商隐有过三次恋爱的经历,前两次恋爱的失败对于李商隐是很大的打击,给他造成了强烈的精神伤痛,使他终生难以忘怀。

 初恋:女友是其粉丝

  李商隐的第一次恋爱是和洛阳姑娘柳枝的恋情。那是他23岁时,随同自己的恩人令狐楚之子令狐绪从汴梁(今河南开封)到京师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经过洛阳时去看望堂兄李让山。李让山告诉他,对面邻居有个姑娘叫柳枝,不爱女工针线,偏爱舞文弄墨,特别喜欢诗歌,尤其喜欢李商隐的诗歌。

  李商隐一听,居然有这样一位年轻姑娘喜欢自己的诗歌,很感兴趣,便提出去看看这个姑娘是怎样的人。于是哥俩来到柳枝家门口,李商隐高声背诵自己的诗歌,刚背诵几句,就看见从屋里出来一个姑娘,身材旖旎婀娜,倚门微笑而听。

  待李商隐背诵完全诗,姑娘微笑着问道:“何人作得如此好诗?何人吟得如此好诗?难道来人就是李义山(义山:李商隐的字)吗?”李商隐立即回答:“正是。”柳枝说:“今天家中有人,说话不方便,后天下午家中人都出门,不知李公子能否前来一叙。”李商隐答应。二人约定不见不散。

  第二天,令狐绪怕耽误进京报考的时间,根本不知道李商隐这边的特殊情况,将所有盘缠和报名的手续全部带走,只给李商隐留下一匹马,让李商隐晚上到前面的驿站去找他,千万不可延误。李商隐见信,非常难心和尴尬。如果和柳枝约会,就可能耽误科举报名;如果按照令狐绪的吩咐骑马赶去,则耽误与柳枝的约会,是食言。但这次已经是他第三次考试了,李商隐自认为准备充分,机会不可错过。如果考中有了功名再回来向柳枝求婚也不晚。

  在那个时代,文人最关心最向往的还是“金榜题名时”。如果金榜题名,自然不愁“洞房花烛夜”了。于是李商隐请堂兄告诉柳枝自己的苦衷,便骑马去追令狐绪了。

  来年发榜,李商隐第三次名落孙山。这对他打击很大,他无心也没脸去见柳枝了,而且李商隐已经没有了恋爱的本钱。柳枝才17岁,时间还来得及。于是李商隐便被表叔华州防御史崔戎留在幕府当了幕僚,崔戎对他特别器重,让他到自己的樊南别墅去专心复习,来年再考,同时辅导崔戎的两个儿子读书。李商隐得以安心读书复习。

  冬天大雪,忽然有人冒雪而来,人马皆白。来人正是李让山,他是为了柳枝的事专程赶来的。原来柳枝被山东一藩镇大帅看中,要娶去当妾。柳枝不愿意,坚决要等李商隐。但柳枝母亲已经接受了彩礼。因此柳枝便请李让山来找李商隐,她一定要见李商隐一面。

  李商隐闻言,立即骑马与李让山奔回洛阳。一路风雪大汗淋漓,到洛阳时人去楼空,柳枝已经被人强行娶走。李商隐的初恋就这样失败了。路途的奔波劳累,精神的严重打击,使他大病一场。而这场大病又耽误了他的进士考试。这年他准备更加充分,而且这年的主考官是李汉,与崔戎关系密切,李汉的弟弟李潘与李商隐是同僚,都在崔戎的幕府。崔戎和李潘把一切手续都办好了,只要李商隐进考场全部答完卷就绝对金榜题名。可惜,因为恋爱失败,李商隐的这场大病到二月初才好,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由于和柳枝恋爱时间短,没有实质性进展,因此李商隐为这段恋情留下的诗不多,最清楚的是《柳枝五首》。正是这组诗前的小序记载了这次恋爱的经过,为纪念与柳枝的爱情,李商隐给自己起别号为“樊南”,并把自己的文集命名为《樊南文集》。
第2个回答  2013-10-20
事实就是因为他跟宫里到道观当女道士的女生有相当不错的来往
第3个回答  2013-10-20
一些是带有讽刺的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