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是怎样产生的?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呢?

如果说灵魂是达到一定的条件就可以产生,那是否可以说人或者动物或者其他载体只要达到一定的条件也可以产生新的灵魂呢?
我个人倾向与意识和灵魂是一种能量,能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吗?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

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基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

灵魂,便会受着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

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

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关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

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

。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

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

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生生的背后,也包含着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

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

靠着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么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着的时候,我们的

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

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

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

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

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

,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

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

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出,出而进,种子而现

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

未来世的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贯与生死的相续。

正因为种子与现行的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进进出出,所以第八识的本质,也在经常乃至刹那不息地变动不已,不要说这一生的第八识

的质量与前后生是不同的,即使前一念到后一念也就不同了,正由于念念生灭念念不同,我们才会有浮沉生死而至越超生死的可能。

所以,第八识的存在,便是存在于这一刹那变动的业因与业果的连续之间,除了业因与业果的变动连续,也就没有第八识的本质可求

;正像水的潮流,是由于水的连续而有,离了相续不断的水性,也就没有潮流可求了。佛教教人修持解脱道的目的,就是在于截断这

一因果相续的生死之流,等到第八识的作用完全消失,既不藏进去什么,也不拿出来什么,那就成了空性,那在佛教称为“转(烦恼

)识成(清净)智”,不受生死的支配,而能自由于生死之中。

可见佛教的第八识,并不等于永恒的灵魂,如果迷信有个永恒的灵魂,那么超凡入圣的解脱生死,也就成为不可能了。佛教在观念上

否认有灵魂,在目的上也在否定第八识,唯有否定了由烦恼无明接连而假现的第八识之后,才是彻底的解脱。不过,第八识被否定之

后,并非等于没有,乃是非空非有的智体的显照,而不是无明烦恼的缠绕不清。

圣严法师讲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10
灵魂由上帝所创造,它是一种由淡白色烟雾状的气体所组成,掌控着人的大脑及五脏六腑,疾病由灵魂制造,肉体会死亡,但灵魂不会消失,人的脑细胞死亡后,灵魂会离开肉体,去往另一个世界,这才是生命的真正奥秘,本人早以得知真相,后人谨记!
第2个回答  2008-07-17
佛教无有“灵魂说”。
轮回的是第七识(意根)和第八识(阿赖耶识);
意识于死亡后必然断灭,永不现起;因而今生不知前生事(知是意识),而7、8二识却不能自知。
第七识入涅盘才会完全断灭,因而未入涅盘之前,必然轮回;第八识即入涅盘亦不断灭(《心经》云:不生不灭)因而是轮回的主体。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第八识“能生万法”(六祖见性偈)。以其“本自具足”故,因而不是因缘所生,无需诸缘和合。我们所见闻觉知的“一切法”,都逃不过“成住坏空”,因而皆是虚妄不实。
而此真如,虽无形无相,却是无始劫以来就存在(何期自性,本不生灭----六祖大师)。众生正因为人人具足此识(又名自性、真如、如来藏),所以才能成佛。所以才说“生佛不二”。

愿学人早日触证真如,方知佛语不虚。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3个回答  2008-07-25
如果说灵魂是达到一定的条件就可以产生,那是否可以说人或者动物或者其他载体只要达到一定的条件也可以产生新的灵魂呢?
问题补充:我个人倾向与意识和灵魂是一种能量,能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吗?

是一种意识能量,但是无法用已知的科学来解释,
实验室里无法创造生命,也不能挽回逝去的生命,
我们看不到无线电波,但是能从电视里看到画面,
万事万物都有因有果的,
否则,你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我为什么回答这个问题...
第4个回答  2020-04-10
人的意识也是物质,物物相联,人的意识对外物或多或少的产生作用,它产生的信息聚合成灵魂体。灵魂是人的生命与外物发生联系信息的记录,尤其易被他人心理记录,它是人的信号符号,它是人意识上的生命,它是他人心理反应信息,它是人类信息库中的一分子,它就象拍电影那样被人眼耳所拍,又被人记忆存储,他人遇到相关事可关联出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