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何被处宫刑?

如题所述

司马迁被处宫刑主要是因为为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并处以宫刑。
具体详解如下: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 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
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二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名声很臭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司马迁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服,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事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但"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果就这样 "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气,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 《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有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0-18
一般认为,当时汉武帝派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出酒泉抗击匈奴,同时又派李陵率五千步兵,策应李广利。当李陵率兵深入匈奴后,却遇上匈奴的主力,尽管李陵带领将士奋力抗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而降。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十分恼火,满朝文武官员趋炎附势,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但是,司马迁却站出来替李陵辩解,这就冒犯了汉武帝的逆鳞,由此被投入监狱,受了腐刑。

然而,对此说史家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司马迁遭受腐刑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沮贰师」,即诋毁汉武帝的宠臣李广利。二是「诬上」,司马迁极力为李陵的失败投降辩解,那么失败的责任在谁呢?显然是归咎于汉武帝。因为汉武帝给李陵的兵力太少,且又都是步兵。当李陵陷于困境时,又无得力的将领去接应,从而导致孤军无援,兵败而降。三是「为李陵游说」,即为李陵投降变节开脱罪责,甚至说好话。简言之,「诬上」是司马迁遭受腐刑的主要原因,「沮贰师」是借口,「为李陵游说」是导火线。

有的认为,司马迁受腐刑的原因,不只是「沮贰师」、「诬上」或其他,还有汉武帝难以说出口的原因,这就是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司马迁撰写《史记》,「不虚美,不隐恶」,这些都是汉武帝以及他所宠信的将相所不能容忍的。卫宏《汉书旧仪注》也说:「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迁蚕室。」

还有的认为,司马迁受腐刑,是汉武帝的刚愎自用、事事独断的结果。汉武帝晚年,乖张暴戾,听不得一点不顺耳的话,动辄就对大臣加罪,他先后任用的十三位丞相,就有六人因不太大的过失被杀或被迫自杀。所以,武帝对司马迁为李陵辩护的行为不加宽容,也就不奇怪了。
第2个回答  2013-10-18
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百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道穷,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减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8-10

因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战败之后投降匈奴,这时候司马迁给李陵在汉武帝面前求情,当时由于汉武帝怒气冲天就把司马迁判了死刑,最终司马迁就选择了宫刑来代替死刑。

第4个回答  2020-09-18
如果说触怒汉武帝,司马迁的话早就触怒了汉武帝,因为司马迁竟然对叛国者李陵还同情,以汉武帝对匈奴的态度,早就怒了。
  但汉武帝并没有,因此而降罪于司马迁,还让他继续在那儿说。就说明汉武帝,他是有容人之量的。
  要不然,司马迁刚一开口,早就被人乱棍打出了,根本就轮不到,他盛言雄辩。
  所以,司马迁真正获罪的原因是
:“罗织罪名,诬告上官!”
  ………………
  司马迁为什么要拿李广利和李陵比,
因为李广利败了,所以李广利就有罪?那按照这个说法的话。那飞将军李广第一次出击匈奴,全军覆没,自己都被俘虏了,按照司马迁的观点,那是不是李广就该被千刀万剐?
  而且李广,干这事儿还不是一次,第二次他还迷路了,可以说是贻误了战机,汉武帝治他的罪了吗?
  还有,公孙敖也折损了7000精兵,汉武帝治他的罪了没?
  都没有,汉武帝看的是他们拳拳报国之心。
  但是司马迁的的这个观点,完全就是三观不正。
  战争胜负的因素太多太多,而判断主将是否有罪,那是要看在主将是否有错的份上,并不是用战争的结果来看!
  如果说打仗输了,就要治罪,几乎所有的将军都要死了,谁能保证他百战百胜?
  可以说,从古至今,除了开挂的霍去病和卫青外,没有一个将军敢说自己是百战百胜,从没打过一次败仗!
  司马迁一个完全不懂军事的人,在这妄议军国大事,肆意构陷上官。
  把一个叛国之罪的人,竟然说的比与匈奴浴血奋战的人,更为的高尚,这完全就违背人们价值观。
  赢不赢,那是能力的问题。
  叛不叛国,那是人品和原则的问题!
  司马迁根本就拎不清,主次矛盾。
  可以说,在所有武将的眼里,司马迁说出这番话,他就罪该万死。
  这不是把所有武将往死里逼吗?以后谁还敢打仗?
  所以,司马迁的话,武帝的眼中,在将军的眼中,甚至在大臣的眼中,这就是诬告,就是构陷!
  打输了,再怎么也比投降叛国强!这是汉武帝等人,心中一个不可逾越的红线。司马迁三观不正!
  李广利再垃圾,那也是在跟匈奴作战,虽然能力不行,但你也不能拿他跟一个叛国贼相比。
  不管与何种理由叛国,那都是要遭到口诛笔伐的,是坚决不允许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