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10-12
播下真爱的种子!(原创) 在所有中国传统教育理论中,我最不能理解和接受的就是“棒棍底下出孝子”了。也许你想用“恨铁不成钢”、“良药苦口利于病”之类名人名言来反驳,甚至我自己也曾认为,我有今天的工作和身份,是父母严格管教的教育成果。记忆深处所有童年的画面中,最清晰的不是嬉笑玩耍的欢乐时光,而是父母施行“棒棍教育”的场面:因为没有拿到那张“三好学生”奖状而被抽打得满地爬滚;因为没有考上“加强班”,已经14岁的我被竹棍鞭打得遍体鳞伤;因为一次测试70多分的成绩,妈妈一个巴掌抽倒正在洗脚的我,满脸血污的我一头撞在门撞上,绊倒的热水瓶又。。。。。十多年过去了,我从未与人提及这些,可每每提及,仿佛就是昨天的事,历历在目。如果要给“棒棍教育”下定义,我的父母应该是最合格的人选。除了打,还是打。于是,成就了一个怎样的我呢?自卑,永远像个影子般躲在角落里;孤僻,除了考试,就是工作,没有朋友,没有自己的生活;无知,除了学习考试,什么人情世故,社会阅历,一无所知,一个“纯粹”的书呆子。最痛心的是,我的世界一片灰蒙蒙。压抑,阴郁紧紧缠绕着我。印象中,初中里一次模拟考试失利,我给自己准备了一杯浓浓的肥皂水。若不是误闯进来的同学。。。。。。我总是颤颤巍巍地翻开日子的一页又一页,胆战心惊地在本应无忧无虑、活力四射的青春岁月里蹒跚而行?印象里,一次领导临时要听课,又惊又急的我竟吓昏在办公室,沦为众人的笑柄…….直到遇到我的先生,一个胖乎乎的弥勒佛一样的人。然后,就有了现在的我。一直生活在阴暗角落的小花儿,因为有了阳光的温暖,开始绽放美丽的容颜。很多很多的故人旧识,都惊叹我的巨变——来自眉宇间的脱胎换骨。笑容多了,好友说笑:“你笑的时候像换了一张脸。”说笑声多了,每次谈笑中,同事戏言:“安静,安静。下面英语组里的文学家要发言了!”气色阳光了,老同学聚会,都说我是不是去韩国“妖精”了。现在,我也为人父母了,有了一个漂亮的女儿。我该怎样面对她呢?我该给她一个怎样的父母,怎样的环境呢?母亲,不易当啊。一个没有准备好,要随着孩子每日的成长而调整自己的母亲,完全可能会无意中做出伤害孩子的事。你以为你总是给他往碗里加鱼夹肉而后慈祥无比地凝视着他吃饭的神态就不会令他感觉到负担?你以为不停地嘘寒问暖在孩子们那里就真的能被理解成“善解人意”?你以为天天念经似的宣布“孩子冲吧妈妈相信你”就一定能对每一个孩子起到正面作用?你以为总抱着知心姐姐的口头禅“孩子你真棒”就万事大吉了?……
每个成长中的孩子都是一本书,一本“刷刷刷”快速书写着的书,各不相同的书。有的是现代派,有的是古典派;有的激情迸发,有的含蓄内敛;有的冲动叛逆,有的淡泊超脱;有的预留了和家长的互动空间,有的则更期待和自己的心灵对话……。
每个母亲都是这本书第一个读者,我们不仅要读得飞快,努力跟上孩子书写的节奏,更要读懂书上的内容,不是字面上懂,而是真懂,懂到骨子里去。这很难。说老实话,我真担心自己是否能够跟得上啊。有没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笨着儿呢?
于是,我想到了雷锋的那句话。想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温暖孩子!不是别样的温暖,不是人工的、做作的、不自然的,而是纯天然的;但又不是夏天的温暖,夏天太炎热,怕热得孩子们受不了。中国的教育体制,已经快要把孩子们的心灵冰封住了,我要给宝贝保留住春天般的温暖!杨柳依依,微风习习,日照和煦,春明景和…..,要努力营造一个没有强迫性的家庭感情环境,一个真正的驿站,真正的港湾。
孩子是这个世界上珍宝,伤害这些珍宝的人,罪孽深重!我们,要做他们的守护天使。
第2个回答 2017-07-27
我们的家庭是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在学校,我是一名教师;在家中,我是一个母亲。三尺讲台上15载辛苦耕耘和育儿路上的风风雨雨告诉我,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或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是完整的教育。基于这种认识,我时刻不忘自己的双重使命,在学校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在家中孝敬老人,支持丈夫的事业,承担全部家务,言传身教、悉心培养和教育儿子,从点滴做起,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的成长环境。
勤奋好学,自强不息,提高素质树榜样。我出生于七十年代的农村。艰苦的条件锻炼了自己能吃苦、好学上进的性格。师范毕业后回乡任教。我边工作边学习,取得大专学历后,又利用课余时间自学了汉语言文学本科课程。在岗位上勤奋好学、不断创新进取。实践运用赏识教育、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作为班主任多次召开家长会,指导开展家庭教育。所教的语文课多次在全校乃至全县获得好名次。语文课件《荷花》获市评比二等奖,《“红领巾”真好》获省优秀教案大赛二等奖,论文《浅谈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获市评比一等奖,并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空中课堂工作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敬业踏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学生、家长及学校一致认同。2006年下半年始,组织安排我下乡支教一年,同学们竟联合找校领导,要求我回来。有的学生跟儿子是好朋友,甚至找儿子“托关系”希望老师早日回来上课。一次吃饭时,孩子认真地说:“妈妈,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当一名像您一样的老师!” 人们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听了儿子的话,我由衷地笑了。
第3个回答 2017-06-29
1.“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
2.“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什么?
3、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莱特兄弟俩的科学幻想是
4、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5、在科学幻想变成现实的过程中,他们是如何努力的?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呢?
1.2 个 孩子
第4个回答 2017-07-11
肯定是首选孟母三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