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我讲讲法国的历史。那些个什么路易十三十四之类的是什么呀?

如题所述

  法国简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1789年,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路易十三 Louis XIII(1601年9月27日—1643年5月14日)法国波旁王朝国王(1610年—1643年在位)。生于枫丹白露。幼年由其母玛丽·德·美第奇摄政。1615年与同是孩子的西班牙公主奥地利的安妮结婚。路易十三亲自执政后与主要依赖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帮助,开始了法国的专制统治。1643年5月14日因骑马落水引起的肺炎而去世。

  路易十三是波旁王朝开国君主亨利四世的长子,1601年出生,母亲是意大利托斯卡纳公国的玛丽德美第奇公主。他的父亲崛起于持续了三十年之久的法国宗教战争,因此登基时贵族势力衰弱。亨利四世出身于新教贵族家庭,尽管后来迫于政治压力改宗,但在宗教方面总体是维护新教的。在欧洲政治方面,西班牙虽然已经衰落,但实力仍然较强,通过和同样处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的同盟,依旧维持着对法国的遏制政策。西班牙依然维持着对尼德兰南部的统治,直接威胁着法国北部边境,并试图再次吞并已经独立的荷兰。英国虽然有所发展,但实力总体偏弱,且国内宗教矛盾尖锐。亨利四世提出天然疆界的政策,其实质就是要扩张法国领土,打击西班牙,称霸欧洲。
  1610年,路易十三登基,玛丽德美第奇摄政。太后的家族与西班牙关系密切,所以太后实行了亲西班牙的政策,贵族势力也有所恢复。1615年,在太后的主导下,路易十三与西班牙公主安妮结婚(因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出身于奥地利,所以习惯上称安妮王后为奥地利的安妮),他的妹妹伊莎贝尔则嫁给了安妮的哥哥菲利普四世。但路易十三并不满意太后的政策,所以亲政后试图改变太后的政策,但一直受到太后的压制。1617年,路易十三派人暗杀了太后的宠臣,太后逃奔到布鲁尔。虽然后来经人调解太后回到了巴黎,但母子的隔阂依旧。宫中形成了以路易十三为核心的王党和以太后、国王的弟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为核心的后党。
  在这次调解中,黎塞留崭露头角,得到路易十三的赏识,后来被任命为枢机主教。黎塞留在内政方面推行君主专制。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和海外贸易,扩充财富;政治上削弱贵族的权力,打击后党;宗教上逐步限制新教的势力,曾在1627年攻占了新教的堡垒拉罗谢尔。国际关系方面,路易十三积极推行其父的政策,与信奉新教的国家合作,打击西班牙的势力。1618年,欧洲爆发三十年战争,起因是捷克为反对奥地利的宗教压迫政策揭竿而起,并将王位许给了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巴拉丁选帝侯弗雷德里克,但在西班牙的帮助下,奥地利镇压了捷克起义。之后,奥地利和西班牙趁机扩张各自的势力,企图镇压欧洲的新教运动,德意志北部新教诸侯和荷兰等国陷入了恐慌。法国在这次战争中一开始并未出兵,而是以金钱支持丹麦、瑞典进攻神圣罗马帝国,打击奥地利的势力。当丹麦,特别是瑞典在德国高奏凯歌时,法国又在外交上孤立他们,以维持中欧的平衡。但当奥地利任命了华伦斯坦为帝国军队的统帅后,瑞典战败,局势似乎又朝着对奥地利有利的方面发展时,法国宣布出兵。趁着双方筋疲力尽时,法国在军事和外交上的手腕获得了一系列的胜利,终于在1648年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将阿尔萨斯等地划入了自己的版图,大大扩张了自己的势力,此时离路易十三去世已经五年了。
  在宫廷方面,路易十三一直对母亲、弟弟和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妻子怀有戒心。玛丽德美第奇也阴谋废黜路易十三,立奥尔良公爵为国王。而国王夫妇不和,婚后多年无子,也给太后和奥尔良公爵的阴谋提供了便利。在黎塞留的铁腕政策的打击下,奥尔良公爵最终失势,太后也逃到了布鲁塞尔,处于西班牙人的庇护之下。1638年,安妮王后生下王储(未来的路易十四),王室终于稳固了。两年后,奥尔良公爵菲利普也出生了。而原奥尔良公爵加斯东只有一个女儿,失去了对抗国王的最后资本。
  1642年,黎塞留去世。1643年,路易十三去世。在他死时,贵族重新活跃起来,形成了以孔代亲王、谢弗勒斯夫人、隆格威尔夫人为核心的投石党。黎塞留的继任者马扎然辅佐摄政太后安妮,与投石党进行斗争,不过他们显然没有黎塞留的手腕。新主路易十四的统治在一片混乱中缓缓拉开序幕。

  路易十三的家庭成员

  妻子:奥地利的安妮

  子女:

  路易十四

  菲利普一世(奥尔良公爵)

  法国葡萄酒的等级是根据产区划分的,白兰地等级则是根据桶贮时间划分的。人头马的生产标准高于干邑产区生产法令规定的标准,陈化期7年以下的是VS,达到7年的是VSOP,超过12年的是CLUB(即“人头马俱乐部”),达到15年的是Napoleon(即“拿破仑”级),超过20年的是XO,超过30年的是L’AGED’OR(即“金色年代”),达到50年以上的就是路易十三了。
  白兰地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橡木桶陈化时间。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陈化岁月,路易十三的境界当然至高无上。广告上描述说:“品尝路易十三,就像经历一段奇幻美妙的感官之旅:最初可感觉到樱桃、水仙、茉莉、百香果、荔枝等果香,旋即流露香草和雪茄盒的香味;待酒精逐步挥发,鸢尾花、紫罗兰、玫瑰、檀香木树脂的清香更令人回味。一般白兰地的余味只能持续十五至二十分钟,而路易十三这款香味与口感极为细致的名酒,余味却能缭绕长达一个小时以上。”
  路易十三采用巴黎Baccarat世家手工制作的水晶瓶,瓶身刻有巴洛克风格的百合花纹,瓶盖及瓶肩镶有24K纯金雕饰。根据中国市场目前的零售价,一瓶700毫升的新版路易十三标价1.18万元(大伟那瓶8000块的,是拍摄《没完没了》时的价格),1500毫升规格的则要2.68万元。还有报道说:“假如包装盒完好,一个人头马路易十三的空酒瓶最高能卖2000元。”

  路易十四(1638-1715)

  生平
  [编辑本段]
  1638年9月5日,路易十四诞生于圣日耳曼(Saint�Germain)的王室城堡。他是法王路易十三和王后奥地利的安娜(Anne of Austria,虽然她的称号是“奥地利”,但事实上她是一位西班牙公主,西班牙国王腓力三世的女儿)的长子。1643年,路易继任法兰西国王,那时他还是个年幼的孩子,之后一直统治法国到1715年其生日前4天去世为止,享年77岁。
  22岁的路易十四才开始对统治国家产生兴趣。令所有人吃惊的是,他相当擅长此道。路易十四统治法国前后达72年之久。他也被称为太阳王(Roi Soleil)。 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
  路易十四在当时被看做一个奇迹,因为他的父母结婚23年没有子女。他四岁时(1643)就登基做国王了,他的母亲奥地利的安娜代他执政,但此后的18年中红衣主教马萨林是法国的真正统治者。直到1661年茹尔·马萨林死后他才开始亲政。他的执政期是欧洲君主专制的典型和榜样。
  在红衣主教阿尔芒·让·德·普莱西·黎塞留和马萨林的外交成果的支持下,路易十四在法国建立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巴洛克式的专制王国。他发动战争、在凡尔赛宫举行豪华的庆祝、资助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来为他自己增光。在他的大臣如让·巴普蒂斯特·柯尔贝的帮助下他将整个法国的官僚机构集中于他的周围,以此增强了法王的军事、财政和机构的力量。对他执政不利的事件有他与教皇之间的不和,他对胡格诺派教徒的迫害以及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他执政期的后期法国国库空虚濒临破产。
  1660年路易与西班牙公主玛丽结婚,1683年玛丽死后他又与地位比他低的孟脱侬女伯爵弗朗索瓦丝·徳·奥比尼结婚。路易比他的儿子和最大的孙子活得都长,他的重孙路易十五才继了他的位。

  统治
  [编辑本段]
  路易年轻时法国发生了一次巨大的暴乱(投石党,1648-1653),它主要是针对马萨林主教的政策。这次暴乱对路易可能影响很大,他决定永不允许这样的暴乱重现。
  路易十四和他的大臣柯尔贝都是重商主义的信奉者,他们按这个理论在法国积蓄了许多贵金属。在他的统治期内法国参加了四次大的战争:1667至1668年与西班牙争夺荷兰,1672至1688年与荷兰的战争,1688至1697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九年战争以及1702年至1713年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这些战争耗尽了法国的国库,使国家陷入高债之中。
  1674年法国政府从一个私人企业手中买下了马提尼克岛。
  1689年路易十四发布了“黑法”(Code Noir)允许在法国所有殖民地贩卖奴隶。
  路易十四生前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和文化中心。17和18世纪里法语是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18世纪的俄罗斯上层贵族说法语的比说俄语的多。但与此同时法国负债沉重,法国人民的生活穷困潦倒。

  经济
  [编辑本段]
  当路易十四1661年开始掌政时,法国已经濒临破产了。通过大量的战争和宫廷的支出他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货币的流通。他统治的晚期估计法国税收的一半用在凡尔赛宫的支出中。此外许多钱财消失在官僚机构的贪污中。
  当时法国的税收有商业税(aides, douanes)、盐税(gabelle)和土地税(taille)。当时法国过时的税收制度规定贵族和僧侣不必纳税,因此沉重的税务负担就完全落到农民和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市民)身上了。后来法国大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对法国税收制度不公平的不满。
  路易十四的财政部长柯尔贝通过克服贪污和整顿官僚机构的方法来提高法国的税收,但这些手段还是无法降低法国的巨债。

  凡尔赛宫
  [编辑本段]
  凡尔赛宫的建造是路易十四集中政治权力的策略之一。路易十四完成了李希留和马萨林建立一个中央集权、专制的民族国家的努力。他将贵族变成了他宫廷的成员,解除了他们作为地方长官的权利,以此削弱了贵族的力量。为此他建造了凡尔赛宫。1682年5月6日他搬进这座位于巴黎城郊的巨大的宫殿。宫廷的规矩迫使贵族为衣装付出巨款,他们从早到晚都得待在宫殿里参加舞会、宴席和其他庆祝活动,这是宫廷生活的一部分。据说路易十四记忆惊人,他进入一个大厅后一眼就可以看到谁在场,谁缺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13
没人和你讲,也不给分,看都不想看!
第2个回答  2008-07-13
flh/
第3个回答  2008-07-13
在此我只说一点,国外的君主重名的很多,也不光法国这样称呼.比如路易,不论哪个王朝,第一个叫路易的国王就称为路易一世,以此类推,路易十三就是法兰西王国历史上第十三个叫路易的国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