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芙蓉城指的就是成都了,顾名思义,是因了芙蓉花,成都才有此盛名的。每当芙蓉花开时分,粉红的芙蓉大如玉碗,成都就“四十里如锦绣”,成都自此也就有了“芙蓉城”的别称。《蜀绣》一歌的另一名称据说就叫《芙蓉锦》呢。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许多人对苏子的那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概可以倒背如流了吧,“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子词里的诸葛亮是那样气势磅礴,所向披靡。而《蜀绣》中的诸葛形象也是那么运筹帷幄、决策千里,“遥指千军阵”啊!看铁马踏冰河 丝线缝韶华 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陆游的这一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吧?可对于“红尘千帐灯”和“山水一程风雪更一程”两句,别人不知尚可,我,做为纳兰性德的粉丝,对于那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可是烂熟于心了。此处引用的两首古诗词中都有提到“梦”,看来《蜀绣》中的主角大概也因相思成灾,期盼良人入梦来吧!红烛枕五月花叶深 六月杏花村 红酥手青丝万千根 姻缘多一分看到“杏花村”三字,喜欢喝两口的人第一时间大概会想到“杏花村酒”,但既然以歌词的形式搁那了,我想还是想到杜牧的那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更恰当一些吧。至于“红酥手”三字,大概不用我提醒,大家便会齐诵下一句“黄藤酒”了,留在沈园墙壁上的那首《钗头凤》,见证了、传奇了陆游和唐婉那凄美而坚贞的爱情故事。直至今天,仍是那样的回肠荡气、感天动地。等残阳照孤影 牡丹染铜樽 满城牧笛声 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又是残阳,又是孤影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诗人的气质。更别说那有关“孤影”的古诗词了。“孤身独影望残月,迷雾茫沙走红尘。”、“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再者看到“孤影”二字,还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苏轼的那首《水调歌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而那句“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是不是与李清照的那首《点绛唇》“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一个是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一个是伊人倚门,回首望已入园之君。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江河入海奔 万物为谁春明月照不尽离别人这一句应该出自晏殊的那首《蝶恋花》中的“明月不谙别离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因为曾经看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治学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此句为晏殊的《蝶恋花》中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于是,对于晏殊的词,我最先读的便是那首《蝶恋花》了。随之便发现,不但王国维所引之句为经典中的经典,其实晏殊那一整首词,字字句句都堪为经典啊!这么经典的词居然就被《蜀绣》轻松引用了!翠竹泣墨痕 锦书画不成 情针意线绣不尽 鸳鸯枕对于“锦书”二字,大家听得最多的还是应数陆游在《钗头凤》中所说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和李清照在《月满西楼》中所说的“云中谁寄锦书来”吧。但这次在听完《蜀绣》之后,我有意地查了查,发现最初用“锦书”这个词的居然是前秦的女诗人苏蕙,表达的是女子对丈夫的思念。而此歌词中用来修饰“锦书”的居然是“画不成”三字,(唐)高蟾在《金陵晚望》中写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意思是世间无数大画家,谁也难画出此刻的一片伤心之感。《蜀绣》中说就连“锦书”也“画不成”,由此看来,歌中女子岂不是比“伤心画不成”更伤心?针线,在古代是女红的代名词,也是女子必学的一门手艺。而《红楼梦》中薛宝钗、袭人之流则更是坚信“女子无才便是德,针线第一,诗词倒是其次”的。而如果用的是“情针”和“意线”来绣“鸳鸯枕”,那该是多么情意延绵的事啊,如果前面再加上一句“绣不尽”那就真的无解了!这样的场景大概只有《西厢记》和《桃花扇》的折子戏里才可见了。绕指柔破锦千万针 杜鹃啼血声 芙蓉花蜀国尽缤纷 转眼尘归尘 战歌送离人 行人欲断魂 浓情蜜意此话当真看到“绕指柔”,应该立马有人想起了“百炼钢”。而对于它的出处可能知晓的人就不多了,我也是听过《蜀绣》后在网上查到的。其实这两个反义词是出自西晋刘琨《重赠卢谌》的两句诗:“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原诗抒发作者欲建功立业而难以成就的感慨,全诗充满了英雄失意的悲凉。而在此歌词中,我想大概也乐观不到哪里去,因为都听到杜鹃的啼血声了。杜鹃啼血,这可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规劝后君‘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因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此鸟后被人们称为杜鹃。而世世代代的四川人,也因此郑重地传下了‘不打杜鹃’的规矩,以示对望帝杜宇的敬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