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如题所述

平罗县城关二小 雍绍堂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倍受父母的关爱,一部分孩子在感受爱的同时心存感激,能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关心和理解父母,与父母之间建立起了和谐的亲子关系,而在一部分家庭中,由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失误,一味地凡事包办,有求必应,使孩子们大有一种吃蜂蜜不觉甜的感觉,父母为孩子做任何事,付出任何代价,在孩子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他们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爱别人、爱父母。个别家庭也因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的感情游离于家庭之外。随着自主意识的不断加强,与父母在学习、生活、观念等方面越来越多的发生分歧、矛盾和冲突,从而不利于家庭生活的和谐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引导学生们去理解父母,体会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很多,引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非常必要。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学会感恩,可从以及几个方面入手:一、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构建,从认知层面上讲,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毫无功利的给予。教育学生应从珍惜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教师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 、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情景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引导学生知恩,并捕捉日常生活中自已受到的恩惠,从而使他们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二、培养感恩教育的意识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在儿童时期,您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将来他(她)就会长成什么样的“苗”。因此,趁孩子尚未成型之前要为他(她)的将来塑造一个良性的“自我”。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我们要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我们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的故事会,观看感恩教育的录象影片,如:《背着父亲上学》、《洪战辉的故事》……还可以收集相关的公益广告,写感恩征文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三、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从实践层面上讲,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师者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日常生活小事是培育感恩大树的养料,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具体可设计“为父母或长辈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弱势群体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学生的自然之举。四、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庆祝“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父母的辛劳。通过亲身体验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中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之心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感与欲望!在重阳节到来时可引导学生到社区福利院为老人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让学生们从心底里感受到为弱势群体施恩的愉悦。在实施感恩教育时, 要重细节, 从小事做起 , 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 注重挖掘小事的意义和精髓, 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 在点滴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 重经常 , “生活无小事 , 时时处处皆教育”, 要让学生知道值得感激的人和事很多 , 把行动落实到日常生活中 , 形成习惯 ,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 重体验 , 学生良好的品德、健康的人格是在生活中历练形成、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