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杨浦区哪些地区动迁

2015年杨树浦路江浦路会动迁吗

上海市杨浦区城区总体规划(摘要)

上海市杨浦区城区总体规划
(摘要)

第一部分

关于城区布局规划

一、
城区性质

杨浦区为
上海市人口集聚的中心城区,

安居乐业

应成为杨浦的基本城市功能;
高校和科研院所比较
集中,
大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科技教育和都市型产业应成为杨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
撑。
根据区域现状和发展趋势,
杨浦应依托高校和国有大中型企业,
以调整经济结构和优化
城区功能为主线,
以科技教育和都市型产业为基础,
以居住服务为主导,
积极推进以生产功
能为主向综合功能的战略性调整。

二、城区发展规模

用地规模。城区城市建设总用地为
6
0.61
平方公里(包括新江湾城地区
8.69
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
5.08
平方公里,占
8.
38%


人口规模。现状城区常住人口
124
万人,其中户籍人口
108
万人。
2005
年,常住人
口为
128
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为
112
万人左右;
2020
年,常住人口为
146
万人左右,
其中户籍人口为
124
万人左右。

三、城区发展目标


2020
年,把杨浦区建成城市功能完
善、
可持续发展的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
形成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区域经济规模和综合
实力;形成多层次、网络状、组团式的城区布局框架;形成城区布局合理、经济结构优化、
服务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科教事业发达的

安居乐业

新型城区。

四、城区布局结构

形成

一中心、一发展带、两轴线、五功能区

的多层次、网络状、组团式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中心。江湾五角场市级副中心。上海市四个市级副中心之一,面积为
2.18
平方公里,分
解上海市中央商务区的公共活动功能,
主要服务于上海市东北地区,
既集金融、
信息、
购物、
文化、体育、休闲和商务办公等功能为一体,又具有科技服务和娱乐休闲的独特功能。


发展带。滨江复兴岛发展带。西起大连路,东至复兴岛,北依杨树浦路,南临黄浦江。总用
地面积约
3.8
平方公里,
其中复兴岛为
1.44
平方公里;
岸线全长
8
公里,
其中复兴岛岸线长
3.42
公里。规划形成高标准、低密度的居住生活亲水区域、城市绿肺和休闲、旅游、娱乐空
间,为杨浦区构筑二十一世纪城市新形象的门户。

两轴线。城市发展的主轴,即大柏树
--
邯郸路
--
翔殷路
--
军工路的城区东西向发展主轴和滨江
--
宁国路
--
黄兴路
--
淞沪路
--
军工路的
城区南北向发展主轴。
这两个发展主轴以五角场市级副中心为轴心幅射整个城区范围,
是将
城区各功能区域和发展重点有机联为整体的轴线,
是展示城区形象和综合实力的轴线,
是城
区内外交通联系的轴线。

五功能区。根据道路自然边界与城区形态布局,按照尊重历史、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的原则,规划为五片功能各异,又互为依存、紧密联系的综合功能区。

1
、江湾、中原生活居住综合功能区。政立路以北区域,占地面积
18.44
平方公里,由已建
成的中原居住区和新建的新江湾城居住区两部分组成。新江湾城占地
8.69
平方公里,规划
定位为以南部江湾五角场市级副中心为依托,
与高校园区教育事业、
科技产业衔接呼应,

住宅建设为主体的大型现代化新城区,
规划人口
8-10
万人左右。
中原居住区为建成居住区,
与西侧新江湾城连成一体,
规划通过调整布局、
提升档次,
使之与新江湾城共同形成配套齐
全、环境优美、管理高效、交通便捷的生活居住综合功能区。

2
、高校园区教育、产业、服
务综合功能区。根据区域内高校的分布状况,高校园区规划为西区、东区和北区三个区域,
近期重点抓好西区建设。西区规划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财经大学等为核心,面积约
4.1
2
平方公里。着重强化和突出高校园区作为上海市高校最集中的地域特点,完善其教育、产
业和为之配套的生活服务功能,发挥人才高地优势,发挥政府公共政策和民间投资积极性,
培育和形成一个以高等院校为纽带,
辐射周边地区,文化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服务体

系完善、
优秀人才汇聚、
生态环境良好的局部优化区域,
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最适于创业发展
的基地。

3
、黄兴公园现代生活居住休闲综合功能区。位于杨浦区中部,以黄兴公园的大型
生态绿化、生活休闲功能为核心,面积约
7.07
平方公里。核心组团用地面积约为
4.18
平方
公里,规划建成具有规模效应的

四高

(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
理)现代化示范居住区。

4
、周家嘴路以南居住、都市型工业综合功能区。该区域占地面积

14.64
平方公里,主要由旧城区组成,是本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城区功能的重点区域。
规划目标是形成结构优化、产业创新、旧区改造的重点区域。
在有序进行旧区改造、疏解人
口、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的同时,
规划调整该区域的工业用地,
部分调整为居住用地,改造过
程中注重公建配套的完善与市政设施的更新,
整街坊建设一批环境良好的居住小区。
部分用
作发展都市型工业,
培育与提升一批具有城区特色的都市型工业。

5

军工路现代工业综合
功能区。
该区域位于军工路以东、
黄浦江岸线以西、
海安路以北,
占地面积约
4.5
平方公里。
现状主要由工业用地构成,
规划重点在对现状工业合理调整空间布局,
形成由机电、
制造业
等若干工业组团组成的现代工业综合功能区。

五、
城区道路规划

轨道交通。
杨浦区规划轨
道交通线路初定为
8
条,主要有轨道交通杨浦线;地铁
3
号线;地铁
5
号线;地铁
8
号线;
地铁
10
号线;轨道交通明珠线二期;地铁
4
号线;轻轨
C-C
线。区域范围内规划轨道交通
线路的密度为
0.85
公里
/
平方公里。

道路交通。
逐步提高高等级道路在区域路网系统中的密
度,形成以主干道为主的
"
五横、四竖
"
的骨干道路网络格局。

五横

为殷行路及其向西延伸
至新江湾城;殷高路、民彝路、嫩江路;邯郸路、翔殷路;周家嘴路;杨树浦路。

四竖

为逸仙路、大连路;中原路、营口路、隆昌路;宁国路、黄兴路、淞沪路;军工路。

越江
工程。区域范围内共有
4
处越江工程:杨浦大桥(
6
车道)、大连路
--
东方路越江工程(
6
车道)、嫩江路
--
五洲大道越江工程(
8
车道)、军工路
--
金桥越江工程(
4
车道)。

六、
绿化建设规划

本区现状绿化覆盖总面积
966.93
公顷,
绿地总面积达到
800.22
公顷,
其中公
共绿地面积
310.01
公顷,专用绿地面积
479.94
公顷,生产绿地
10.27
公顷;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
2.87
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
7.41
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
15.95%
,绿地率达
13.28%



2020
年,新增公共绿地
230
公顷,公共绿地总面积
540
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4.35

方米,绿地率为
21%
,绿化覆盖率为
25%


七、住宅发展规划

城区现状居住用地
14.54

方公里,
住宅总面积
2135
万平方米。

2020
年,
住宅需求量按人均居住面积
15
平方米
(建
筑面积
30
平方米)标准测算,需居住用地
24
平方公里,新增
9.46
平方公里。

2020
年,预
测杨浦区城区常住人口约
46.5
万户。按
70.5

90
平方米/套计算,住宅总需求量为
3785
万平方米。规划改造旧住宅约
200
万平方米左右,需建新住宅约
1900
万平方米、
22
万套左
右。

通过旧区改造,约可重建住宅
500
万平方米左右;结合调整工业用地,约可建住宅
11
00
万平方米;新江湾城地区规划建住宅面积
300
万平方米。因此,合计需新增住宅用地
9.
46
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

关于近期建设规划

一、城区建设目标

2005
年,全区常住人口
12
8
万人左右,其中户籍人口为
112
万人左右。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事业体系;
基本建成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立体交通的雏形;
城区环境
获得较大改善,
用地布局趋向合理,
旧区面貌显著改善;
基本形成以科技教育和都市型产业
为基础的现代化科教区;基本形成以居住服务为主导的

安居乐业

新型城区。

二、产业发
展规划

形成以高等院校、国有企业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商业服务业和
房地产业为主体,具有鲜明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区域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

高技术产业。初
步完成大学城西区教育、
产业、
服务综合功能区的规划建设,
形成教学区、
商务区、
中试区、
产业区和科技人员居住区的布局;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
生物医药、
高科技环保和新型建材产
业。

都市型工业。结合旧区改造与工业用地置换,调整传统工业用地布局,发展具有比较
优势的家用纺织品、日用化学品、印刷出版、食品加工、室内装饰装潢等都市型工业;启动
长阳路烟草工业组团等的规划建设;以室内纺织制品业为

一业特强

产业,制订扶持政策,
予以重点发展。

商业服务业。初步完成商业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业态的规划调整工作。
完善商业服务设施建设,
新建
2-3
家大卖场。
加快五角场市级副中心的商业布局调整和功能
开发。完善地区级商业与公共活动中心,拓展中心的集聚和辐射功能。

房地产业。新建住
宅竣工完成
500
万平方米,
重点在新江湾城地区、
大武川地区、
黄兴公园周边地区开发建设。
完成
1.2
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置换。完成
100
万平方米的老城区改造任务。房产市场商品房销

500
万平方米。

三、重点发展区域

五角场市级副中心。
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

宽淞沪路至
60
米;
启动环岛立体交通项目;
初步建成淞沪路东外走马塘南
12
号地块公交枢
纽站;新建
35
千伏变电站一座;全面竣工营运沪东金融大厦、金岛大厦、可蒙大厦、蓝馨
商业城、
仁和苑小区五大项目;
启动太平洋百货、
华联公司购物中心大型商业设施项目建设,
形成以购物为主,集休闲、娱乐、餐饮服务、文化商务等多种活动的综合商业活动圈。


兴公园现代生活居住休闲综合功能区。以
60
公顷黄兴公园为核心,基本建成周边生活居住
区约
30
公顷的绿核、绿链、绿环的综合绿地系统。结合区域内的工业、仓储用地调整,初
步建成占地
100
公顷的

四高

示范居住区,
基本完成占地
100
公顷的生活服务、
旅游休闲等
公共设施建设。

高校园区。重点规划建设高校园区西区,编制高校园区西区详细规划。进
一步整治大学周边环境,
完成邯郸路、四平路、国顺路改造及相关动迁。充分利用大学周边
工业用地调整与旧区改造的契机,完善充实西区教育、产业、生活服务三大功能区的建设。

周家嘴路以南都市型工业综合区。以现状烟草集团总部、卷烟厂、烟草博物馆、烟草研究
院为基础,
通过规划调整与提升,形成烟草决策控制中心、烟草精益生产中心、研发展示旅
游中心及相关配套产业与生活服务设施,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基本建成占地为
8
5
公顷的长阳路烟草工业组团。以现状梅林正广和集团所在地为基础,规划建设通北路食品
加工都市型工业组团。
以此为实践模式,
探索在周家嘴路以南区域形成若干个功能各异、

色鲜明、综合配套的都市型工业组团。

滨江复兴岛发展带。以现状用地规划整治、道路辟
通扩建、
市政设施建设完善为主要内容,
为中远期土地置换提供良好的环境。
重点是完善市
政道路建设,拓宽共青路,铺设煤气管线,完善水、电、煤卫设施,为中远期开发建设复兴
岛,形成水域、绿化、建筑三位一体的综合空间奠定物质基础。

四、环境保护

初步建成与
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和建设、污染防治的框架体系。到
2005
年,全区工
业废水排放量将小于
8
千万吨
/
年;
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80%

优化调整城区产业布局结构,环线内,

25%
企业调整为服务性产业,
30%
工业调整产品或
易地搬迁,
20%
更新发展都市型工业,
25%
大型企业通过污染治理达标排放;环线外,传统
工业结合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都市型工业。

五、绿化建设


2
005
年,新增公共绿地
66
公顷,总量达到
376
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
3.36
平方米,绿地
率达到
15.74%
,绿化覆盖率达到
18%


六、道路交通

轨道交通。建成杨浦轨道交通线和
轻轨明珠线二期段,
积极做好轨道交通线站点周边地区与两侧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工作。

道路交通。基本形成

五横、四竖
”"
的骨干道路网络格局;完成五角场环岛地区的交
通梳理;
完成黄兴公园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和静态交通设施;
完成大武川地区的道路交通框
架建设。拓宽淞沪路并辟通至军工路,辟通拓宽政立路(逸仙路
-
淞沪路),拓宽周家嘴路
(黄兴路
-
军工路)

辟通通北路
(飞虹路
-
辽源西路)

包头路
(翔殷路
-
虬江)

国和路
(世
界路
-
民庆路),以完善道路网格,增强通行能力。

越江工程。完成大连路
--
东方路的越江
隧道工程,启动嫩江路
--
五洲大道越江隧道工程。

七、市政基础设施

排水系统。大武川地
区排水系统一期建成并投入运行,
对定海地区低标准排水系统进行改造,
提高城区排水能力;

两港

旱流污水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
使工程范围直接向河道排放污水的截流量达
90%


极争取杨树浦港、虬江两座泵闸工程尽快立项、建设,增强城区内河蓄水排涝功能。

公用
设施。计划新建赤峰、新扬州、通北、靖宇、长白等
35
千伏变电站
5
座,移地建设新淞沪、
新控江
35
千伏变电站
2
座;新建怀德、昆明电话局,改建安图电话局,电话容量增至
63
万门。

八、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加大公办高中转制力度,提高民办高中质量,扩大普通高
中规模,建设一批标志性初中、小学和幼儿园。根据生源现状与预测,将
70
余所小学调整

60
所左右,将
52
所初中调整为
40
所左右。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各项指
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

卫生事业。逐步形成以二、三级医院为医疗中心,一级医院为社区
服务中心,
适应杨浦区域特点,
能基本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医疗保健需求、
布局合理的医疗服
务体系。全区病床数控制在现有数量以内;新建
3
所医疗机构;扩建、改建
3
所医疗机构。
加强预防保健和康复卫生机构建设,
建设具有一定水平的区精神卫生中心、
区老年护理医院、
区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和一所区康复医疗中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