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所涉及的甄宝玉有什么内涵?

如题所述

二人是作者光与影的书中化身。

书中有贾宝玉,甄宝玉两个人。对于贾宝玉,这位红楼的主人,现实中已有脂砚斋即曹天佑对号入座了。甄宝玉呢?由于《石头记 》仅存八十回,而他在前八十回中也很少出现,我们无从全面了解他的思想形象及与贾宝玉之间的关系。正因为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以求从他身上挖掘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的东西。那么,他在现实中能找到原型吗?我的想法是,应把焦点聚在书作者曹雪芹身上。
首先,细审脂批。甲戌本第一回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才尝哭芹,泪亦殆尽。”可见得蓄辛酸之泪,哭成此书者是曹雪芹,不是批者曹天佑,那个自比宝玉的脂砚斋。靖藏本八回一眉批:“作者秉刀斧之笔,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惟批书者知之。”研血作墨,滴泪成字,亦作者事。仅举两条批语,不难看出,作者是以心血浇注成此书,而批者从参与者的角度阅批感慨,情难自己。脂批中如此类者还有很多。在现实中,曹雪芹与堂兄曹天佑一起长大,关系至为亲密,经历了天佑相同的人情事物。所以,撰写《石头记 》时,曹雪芹自站立场,化身书中甄宝玉,并比天佑为贾宝玉,实写贾宝玉之种种。托己为彼,以己为神,而彼作影,相互传照。
有了这种猜测,接下来仍从脂批着手,试窥其意。甲戌本第二回:“(甄宝玉语)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脂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宝玉文,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说得再明白不过了,贾宝玉与甄宝玉的关系是‘遥照“,”传影’。在现实生活中,能和曹天佑有这种关系的恐怕就只有曹雪芹了。批语中曹天佑将“甄”明改为了“真”字。大概,他也明白自己“假”宝玉作为影子的身份吧!
同回:“只可惜他家几个姐妹都是少有的。”脂批:“实点一笔。余谓作者必有。”“实”字赫然醒目,似是已经把作者视为此处的“他”甄宝玉了。(“余谓作者必有”言非其家族中必有,实指心中必有“姐妹”之意。)
庚辰本第二十一回:宝玉续《庄子》一段。脂批:“趁着酒兴不禁而续,是作者自站地步处。谓余何人也,敢续庄子。然奇极怪极之笔,从何设想,怎不令人叫绝!” “作者自站地步处”,一句话把作者也拉进书里来了。“贾宝玉”自然不敢续《庄子》,却是“甄宝玉”趁着酒兴,渐露真身,盎然醉意中,“不禁而续”。虽然在书中是贾宝玉执笔,但可能曹天佑看出了作者“庚辰本甄”戏“假”演的意图,所以下笔点破,释以读者真实情形。
庚辰本第四十三回:“想必他只图热闹,把清雅就丢开了。”脂批:“此独宝玉乎?亦骂世人。余亦谓宝玉忘了,不然,何不来耶?”奇怪,一向自比贾宝玉的曹天佑竟主动跳离了这个角色,难道此宝玉非彼宝玉吗?当然,如果这是发生在“甄宝玉”曹雪芹身上的事,就不难解释了。几个兄弟朋友参加的“正经社日”里,大家都到了,独曹雪芹迟迟未至。“雪芹忘了”,可能就是当时曹天佑心底的揣测之辞。
还有一条批语似乎也可以说明问题。庚辰本第七十七回:“(王夫人语)暂且挨过今年,明年一并给我仍旧搬出去心净。”脂批:“况此亦余旧日目睹耳闻,作者身历之现成文字,非搜造而成者,故迥不与小说之离合悲欢 相对。”一句话关系了大观园的末日,亦众女儿离合悲欢的大关键,批者却说“迥不与”之“相对”,看来确“非搜造而成”,有较强的现实可靠性。曹雪芹身历,曹天佑目睹耳闻,假中真,真中假,互为遮映。岂不正是甄宝玉身历,贾宝玉代为作影的意思吗?
最后,试着在“脂砚斋”这个名字的喻意上下点工夫。旧时有“砚兄”,“砚友”的称呼,取意于两人一起学习,常共用笔砚的现象。照曹天佑和曹雪芹的情况,他们幼时学习共用笔砚,大有可能。“脂”无疑是指爱吃胭脂的宝玉了,曹天佑构思笔名的时候,当然不会突出他这个影子的地位,所以,。“脂”应该是指甄宝玉。斋者,书房也。“脂砚斋”,暗含自己和“甄宝玉”昔日共书房,同笔砚的情景。兄弟情深,回忆起儿时那段美好的时光,曹天佑想到曹雪芹,想到“甄宝玉”,遂取了这个笔名,永为纪念。
曹天佑,曹雪芹。贾宝玉,甄宝玉。在现实与不现实中,何其工整的一对一的关系。

甄、贾宝玉的写法,是虚实互藏、双向传影了。从甄宝玉与贾宝玉性情相同,成为贾宝玉梦中之影的角度说,甄宝玉是贾宝玉之影;从贾宝玉系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角度看,贾宝玉是“幻身”,是“假”,而甄宝玉倒是现实人物,是“真”,这样,贾宝玉也可说是甄宝玉之影了。裕瑞在《枣窗闲笔》中说:“后宝玉对镜作梦云云,言明真甄假贾,仿佛镜中现影者。”说的正是此意。这样双向传影结果,使彼此都境象化了,而“假作真时真亦假”,“悟幻庄周,梦归蝴蝶”的哲理意蕴也深涵其中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598810.html?fr=qrl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7-26
书中所写甄宝玉与贾宝玉的关系下一结论:甄、贾宝玉不是影子的关系,他们的关系是象征着封建末世中个体认识及个性发展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从少年时的任情率真发展到中年时的顺世平和。然而《红楼梦》作者的特异之处就在于无奈顺世之时又难舍难忘率真之情,把这原本历时地存在于单个个体身上的两个阶段,在作品中以共时的手法,通过塑造貌同神异的两个人物使之感性而形象地再现。从这一角度看,甄宝玉的设置就不是偶然的,而是曹雪芹思想个性中深刻矛盾外化的必然产物,明确了这一点,也就明确了甄宝玉在小说中所处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也是不可忽略和无可取代的。
第2个回答  2008-07-26
红楼梦中与贾宝玉同貌的甄家少爷,与贾宝玉有相似的情形,不一样的结局,似为贾宝玉另一种假设结局的诠释。

甄宝玉,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之子。他生得眉清目秀,倍受祖母溺爱,取小名为 “宝玉”。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如要读书,“必得两个女儿陪著,方能认得字,心上也明白”。他还常对跟著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希罕尊贵呢!……”父亲曾经痛打过他几次,每打得吃疼不过时,他便“姐姐”、 “妹妹”的乱叫起来。后变化颇大,他进京考功名时,与贾宝玉面谈一次。贾宝玉发现虽与他相貌一致,但话不投机。甄宝玉后考中举人。
后经王夫人做媒娶李绮为妻
第3个回答  2008-07-26
甄宝玉即真宝玉,代表了宝玉本应该拥有的人生
第4个回答  2008-07-26
影射贾宝玉.但后四十回中他进京考功名时,与贾宝玉面谈,贾宝玉发现虽与他相貌一致,但话不投机。并不符合曹雪芹原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