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让人生更精彩 800字作文

如题所述

  也许你长得并不漂亮,但你一个善意的微笑会让同学喜欢你。
  也许你笨嘴拙舌,但你一句善意的祝福会让同学拿你当朋友。
  也许你的手并不很有力,但是在同学困难的时候,你真诚的把手伸给了他,同学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增长了自信。
  也许你的目光并不深邃,但是在同学无助的时候,你把关切的目光投向了他,同学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感受到周围的阳光。
  你的心底埋下了善意的种子,你的世界便是春意盎然的花园。你的脚下踏出善意的足迹,你的人生便是无愧的远行。

  蓦然回首,发现我们已渐渐长大,不知什么时候起,18岁这个字眼已时常挂在嘴边。曾几何时,认为18岁是那么神圣,只知道那时我们长大了,可以飞得更高更远。而此时,当我真正要面对它的时候,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手足无措。我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充分理解18岁这一平凡数字所蕴藏的丰富内涵,但我明白,18岁意味着责任。也许成长本身就是一种责任吧!

  高中两年,不觉中我们度过6岁的花季,经历了17岁的雨季。曾经在迷茫中叹息,又在平静中寻找自己,在迷茫与平静中我们长大了。于是,开始习惯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周围的一切,也许这种思考是肤浅的,但我们这一群骄傲而不盲从的孩子,渴望用理智与成熟告别曾经的年少懵懂。

  18岁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这一刻,在得到与失去的交替中,在迫求与放弃的转换之间,我们感受着快乐,也经历着痛苦。几乎所有的痛苦都源于对梦想的追逐。当我们经历了无数痛苦实现自己的梦想后,总算体味了欢乐,这才明白:痛苦,常常孕育着快乐的种子。成长本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痛苦也不一定是坏事,于痛苦中,我们知道,当现实无法改变时,我们要适时地改变自己,但是我们还总爱同现实讨价还价,因为我们深深地爱着这个世界,这个幸福、温暖,爱与痛苦交织的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发现,学会了珍惜,对于我们心中那些解不开的小小的结,我们学会了淡淡一笑,去欣赏它的缺憾美。因为我们知道,只要洒脱地转过身,就能寻找到新的美丽的风景。

  成长是一种痛,但我不愿让它留下伤痕。成长是一种蜕变,经历了磨难才能破茧而出。

  在成长的路上往往是孤独的,要学会在没有人喝彩的时候自己给自己加油。不用畏惧,不用担心,勇敢、坦然地面对成长中遇到的一切给自己鼓励,给自己信念,给自己快乐。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需要的是从容的经历,平静的感知,勇敢地面对。

  站在成人的门槛上,眼前或许仍然是一张张稚嫩的脸。年轻而明亮的眼睛,透露出那么一丝愤世嫉俗,寂寞的笑容里潜藏着淡淡的忧伤。也许成长是这样:忧伤和着欢喜,失落和着欣慰,喧哗和着宁静。

  曾经苦涩的日子,在回忆的画面里,已酿成芬芳。每当夜幕迈着轻盈的脚步姗姗而来,白昼的繁华和喧闹渐渐销声匿迹,在朦胧和宁静的夜晚,我常常陷入无边的回忆之中。在回忆中,那曾经许下的愿望和美丽的诺言,那执著的坚持与不懈的努力,都化为幸福的叶片,被我精心收藏。

  是的,成长记录着痛苦,也镌刻下欢乐,沿着成长的足迹,一步步,我们走向成熟,走向未来。
  坐位有前后,如果你保持了一份善意,即使你最后得到的是一个很随便的位置,你听讲也会极认真,可能有人认为你吃下了这个亏,只是你自愿地吃下了这个亏,却得到了让自己都会感动的一种崇高的快乐。
  公益劳动可多可少,如果你保持了一份善意,即使是因为有的人偷懒而让你多做了些服务,你洒下的汗水你分明能品出其中的甘甜。你诚实地弯下腰,吃力地抬起头,没有想着去得到嘉奖,但你从一点一滴朴实的付出中雕琢了自己一颗不俗而慷慨的心。
  有时同学之间产生了误解,你没有耍小孩子脾气——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也没有使小家子气——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相反,你让自己的心中再次涌起善意,自己主动退一步,向同学诚恳地说声“对不起”;再让自己自觉地进一步,向同学发出“让我们和好吧“的呼唤,这一刻不正如太阳下的细雨,月光下的清风吗?
  校园本来就是纯净的乐园,心中有一份善意,就为这乐园增添了一抹绿色,更为这红花绿叶奉献了营养。
  校园外的世界可能会有一些丑恶,但你心中有一份善意,才会磨砺出那对付丑恶的正义之剑。
  我们在求学,那么我们首先要求得善意的花蕾在心头绽放。
  我们渴望美好,那么我们首先要让自己的善意化作阳光和甘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02
 饮一杯善的美酒,醉倒在这个大千世界,想来也是一种幸福。 
  对桃花源的追寻古往今来从未止步,可见人们对“与美同行”的愿望是超越生理、超越时间的灵魂需求。只是在这个道德观念遭遇冲击和洗礼的时代,这个愿景越发的强烈了。
  最美的赞誉应运而生,有人说,这些小人物聊慰了一个社会焦灼的神经。最美妈妈吴鞠萍、最美婆婆陈贤妹、最美司机吴斌……无数真实的故事,温暖着每一个人。很久没像这样敞开心扉了。也有人说,涌现的“最美”是莫大的讽刺。陈贤妹榨出了冷漠,榨出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榨出了每位国人皮袍下的“小”来。可是,我看见的是如潮的向善之心、自我拷问。事发后,仅仅在微博转发与评论的就多达453万条,微博“小悦悦悼念堂”的关注者多达17万人。全民辩论道德经,救赎路,那个美丽的桃花源,不遥远。 
  寻寻觅觅,望一睹美的芳容。濯去浮华,洗却铅尘,才明白一切美都是以善为支撑的。回到生命的原点,才能看到美。 
  但什么是真善真美呢?我曾一度以为礼节是善意的表达,得体的举止就是美的表现。直到我看到拉宾汉特,纽约叶史瓦大学已故犹太校长的故事。他的同学曾经陶醉于德国人的教养,可是在集中营里,一个纳粹锯掉了这位同学的手,一边锯还一边有礼貌地问:“很疼,不会错吧。”彬彬有礼、文明并不等于善良。向真正善良迈出的第一步是心怀敬畏地对待他人,否则不过是伪善。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自然每天都在做美的功课,可是他不讲话。没从不需要刻意的宣传,或是保存。桃花源永远在心里。这对带了无数光环的慈善作秀来说,该是本无字天书吧!真情本就与自然亘古,人心无愧和天地并立。这也是雷锋精神的幽光被我们细细数念了百年的原因。无悔的默默付出,成就心中的大善大爱。我终于明白菩萨为什么低眉:她不愿让更多的人来叩拜她,而愿意我们把自己修炼成她的样子。 
  毕淑敏曾经讨论过一个有趣的命题:是天使多还是恶魔多。诚然这个世界有恶,但我们应当坚定的相信,善有穿透一切业障的力量。我不觉的,今天在这个城市里,我们讲任何的大道理对人生有什么拯救,我们能做的是许许多多微不足道的小事,像女娲补天一样,把我们的荒凉感弥补起来。 
  渐渐明朗了起来,你是什么表情,世界就是什么表情。心怀善意,世间便是晴天,走到哪里都是桃花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