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如何看外蒙

如题所述

  这是个变化的过程,90年代初及更早的时候蒙古国对内蒙古人也是很神秘的存在,两地因为中苏交恶而几乎停止了交往。当时的大部分内蒙蒙古人对蒙古国的印象仅停留在蒙文课本上的 “ayush”, "dagtaa" 等等作品,还有‘orgen selenghe’, '6:45' 等几首歌了。

90年代两国开始交往,开始时还以商业来往为主。二连浩特成为两国交流最集中的地方,蒙古国和内蒙蒙古人时隔几十年后重新认识对方也从这里开始。当时,在二连的内蒙蒙古人(很多担任贸易翻译)的印象里蒙古国人贫穷,而且容易被骗(因为他们完全不懂汉语,所以当翻译的内蒙古人很容易买卖中间做一些手脚)。需要说的是,这些早期从事商业的内蒙古人(中的部分)对蒙古国人留下的恶劣印象至今没有被彻底消除。

90年代中后期开始,蒙古国文艺开始广泛传播到内蒙古,代表歌有haranga乐队的‘juvhen mongol daan’, hurd乐队的 'eh oron'. 还有har sarnai说唱音乐。一时间,满大街都是hurd, haranga 的歌,对当时内蒙古青年们带来的影响丝毫不亚于同时期港台流行音乐对内地的影响。在牧区听传统蒙古歌长大的孩子们第一次见到甩着长发、带着墨镜的酷酷的人唱着蒙语摇滚;或者发型怪怪的人摆着怪怪的动作唱着蒙语Hip hop(当然也包括唱传统蒙古歌的aruuna等歌星)。从那时起至今,内蒙蒙语乐坛最活跃的还是来自蒙古国的音乐。

2000年以后,蒙古国开始大量开采矿产,内蒙古人开始到蒙古国工作,交流。大家开始还原真实的蒙古。这一时段内蒙蒙古人的话题中蒙古国经常以对内蒙古人或多或少的歧视态度,或者当地的腐败严重等形象出现。2010年以后,蒙古国迎来经济快速发展阶段。而内蒙古的蒙语网络平台也慢慢普及,大量的蒙古国新闻、文章、诗、社论被转成(注意不是翻译)传统蒙古文。内蒙古人的口语,书写风格都开始受到蒙古国的影响。蒙古国政党之间的竞争,总统大选新闻等等都成为内蒙蒙古人谈资,甚至辩论的内容。内蒙古人通过阅读蒙古国的新闻开始了解所谓民主。

相比之下,蒙古国贫穷这个印象在变的越来越淡。这是因为,首先蒙古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另外,虽然同一时期内蒙古的经济也在快速发展,但牧区的人并没有分得太多的利益 (甚至由于开矿导致牧场被破坏引起的冲突等不一一列举)。当然蒙古国的民众到底分到多少利益也是不清楚的,但至少在能了解到的范畴内蒙古国人的生活水平已经不比内蒙蒙古人差了。

另外,现在很多内蒙蒙古人把蒙古国看做蒙古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依托。因为过去十几年内蒙迎来一番景象 --- 即蒙语授课学生人数呈下降趋势,有些地方蒙语学校关闭。内蒙蒙古人口语中夹杂汉语变成普遍现象 --- 在新生代内蒙蒙古人中更加明显。很多词语虽然被翻译成了蒙语,但并没有被使用起来。媒体传播方面,内蒙直到前几年都只有一个蒙语电视频道(现在也只有两个),客观上限制了蒙文新词汇和概念的普及。这种现象日益引起蒙古文化关心者的担忧,也间接的对蒙古国出现羡慕之情。因为在蒙古国,他们把大量的外来词吸收到蒙语中,也有大量的媒体做传播。这里说一下个人的理解:如果一个新词汇被大众普遍接受和使用,有了统一书写形式,同时在官方媒体中被应用,那么无论这个词汇是来自翻译还是借用外来词,都可认为已变成本民族语言一部分。可惜内蒙古并没有做到这种口语/书面语的统一,问题反倒越来越严重。

同时,蒙语虽然同汉语一样是内蒙古自治区内的官方语言,但实际上很多场合蒙文的使用受挫。比如出现交税单子要求开蒙文的却拿不到;信件地址用蒙文写寄不出去;银行办手续用蒙文签字被拒等现象。这些现象引几起官司,最终官司打赢了,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相比而言,蒙古国的语言文化环境没有或者很少这方面的焦虑。因此,近些年来内蒙蒙古人把蒙古国看做蒙古文化保留和传承的希望。

总之,对蒙古国的看法如何变化,内蒙古蒙古族知识分子以及民众真正关心的是如何让民族地区人真正受惠于经济发展,同时让自身的文化切实得到保护和发展,而不是表面上的风光,实质上的快速倒退和退化。目前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众说纷纭,有拿经济说事的,也有拿民众素质说的,也有说教育的,也有一些政治诉求(呼吁政府出政策)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28
我是蒙古族,蒙古国就是全世界蒙古人的祖国!对于中国的内蒙古新疆还有其他地方蒙古人保存自己的蒙古语,内蒙古科学院的知识分子推断是2060年,之后就没人说自己的母语了。其他的蒙古文化慢慢得会流失,令人心痛!只有蒙古国才能保存自己的文化!蒙古国万岁!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8-27
就像中国看日本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