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已人非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原句应为:物是人非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出自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后世引用中以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最为著名。近义词:时过境迁。

出处

物是人非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译文:时节相同,而情境已不同于以往,物还在而人已非过去的人了,我的忧愁如何化解!

【物是人非】新解

1、物质是固定的,人是会改变的;

2、缘乃天生,份是人为;

3、命是天生的,运是可以改变的;

4、一成不变的是“情”,时刻变化的是“感”。认识“情”和“感”的区别,也就明白了爱情的真谛;

5、静态的是“物”,动态的是“人”。在变化中认识物,在静止中观察人。换一种心态,我们会豁然开朗:原来“物是人非”是这般令人愉悦!

6、不会变化的是环境,会变化的永远是人,世界上最可悲的事情就是当你转身,突然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没有变,只是自己变了,物是人非。

扩展资料

近义词:时过境迁

时过境迁 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shí guò jìng qiān,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出自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106回:“凡我国民,应尽吾雪耻这天职,并望勿为五分钟之热度,时过境迁,又复忘怀,则吾国真不救矣。”

成语出处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106回:“凡我国民,应尽吾雪耻这天职,并望勿为五分钟之热度,时过境迁,又复忘怀,则吾国真不救矣。”

清·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到现在时过境迁;这部书自然没甚用处……”

孙犁《秀露集·石子》:“时过境迁,色衰爱驰,我对它们也失去了兴趣。”

聂绀弩 《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别的革命者的思想,往往局限于一定的时期,一定的境界,时过境迁,就褪色,退婴,乃至消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是人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过境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7

         没有物已人非这个成语,应该是物是人非,物是人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出自于宋·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物是人非一般用来形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虽然事物还是原来的样子,无所改变,但是人却不是以前的人了,或衰老,或离去,

第2个回答  2021-03-27
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出自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后世引用中以李清照“物是人非事事休”一句最为著名。解释: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物是人非
外文名
The things are still there , but men are no more the same ones .
拼音
wù shì rén fēi
释义
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出处
物是人非[1]出处: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
示例
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译文:“物是人非”,景非昔同,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落寞,故用“事事休”三字来概括。这一切真不知从何说起,正想要说,眼泪早已扑籁而下,“欲语泪先流”一句,已抑不住悲情喷涌而来,可谓“肠一日而九回”,凄婉动人。词至此收缩上片,一腔愁苦高潮暂告段落。
第3个回答  2017-01-24
事是人非的意思是:
事情还是原来的事情,但是人不是以前的人了。
或者是事情还和以前一样,但是人心变了。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形容事物还是原来的那些事物或景物,但当时和自己一起经历这些事物或一起看景物的人却不在身边了,表达的是一种伤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