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的中心思想

《有的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急急

《有的人》中诗人通过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地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有的人》写于1949年11月1日鲁迅逝世13周年,不仅是为了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而且还通过有的人进行强烈的对比。

作者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法。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的是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每节诗的后两句都是指鲁迅,或像鲁迅那样那样的人,他们虽然死了,可是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有的人》赏析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善用对比,对比造成两种生死观的巨大落差,更有助于揭示其美丑、善恶的本质区别;同时,这种对比是贯穿全篇各节的,从全诗而言则是用了铺陈手法,依次展开。

文中多处暗引鲁迅的诗文,如“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源于鲁迅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则源于鲁迅《野草·题辞》中“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全篇语言凝练,富于节奏感。情感表达在对比中产生强烈的效果。使人过目不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5

《有的人》的主要内容是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出自:臧克家《有的人》

原文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有的人》是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

诗人以高度浓缩概括的诗句,总结了两种人、两种人生选择和两种人生归宿,讴歌了鲁迅先生甘为孺子牛的一生,抒发了对那些为人民而活的人们由衷的赞美之情。

通篇使用对比,在相互的对照中将现实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命方式及其历史结果艺术呈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是他这类诗中的代表作。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作,它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0-14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生活中的有些人令我们难忘。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人比喻为“晴空”,把人生某段不如意的时光比喻为“雨季”,用人们在雨季里对晴空的期盼与怀念,表明自己对某些人的深刻回忆。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课文结尾):写我所遇见的几位普通人的故事。(可根据隔行再分为四层)
本文主要是写出普通人的高尚精神品质,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具体的要结合相应事例来回答。
不能全告诉你,要不你老师会找我谈话的,怕怕。
第4个回答  2012-11-20
1段、 从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
2段(2~4)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3段(5~7) 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