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的个人资料

林则徐的背景

林则徐出生于福建侯官,十四岁考中秀才,二十岁(公元1804年)中举人,聪颖早慧是不用说了。决定他人生品质的第一阶段学习和历练,是他中举之后的七年时间。这个人生阶段,很像今天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如何走出书斋面对社会,首先是态度,其次是方法。

林则徐初次进京会试失利后,便将谋生与学习拧成一股绳,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到厦门担任海防同知书记(近似于今天的科员),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处理洋船贸易。这是林则徐学习政事的开始,也是他成为实干家和一代名臣的开端。

扩展资料:

受命禁烟

道光十八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

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人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道光十九年(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林则徐的名臣之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9-24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侯官(今福州市)人。进士出身,嘉庆十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陕西按察使,湖北、河南布政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办禁烟事。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此后皇帝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他抱病起程,途中死于广东普宁行馆,终年66岁。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坚决抗击外国侵略者,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而且在于他首先睁开眼睛看世界,孜孜以求西方知识,在近代中国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一代新风。

林则徐是福建福州人,在禁烟运动发生前,他担任过河工、漕运和盐政等重要职务。他在封建的仕宦生涯中,逐渐显露出精明能干的办事能力和清廉正直的作风。由于他对封建统治忠实,得到道光皇帝的重用,曾任江苏巡抚和湖广总督。在任期间,他看到鸦片的危害,提出了配制断瘾丸、强迫吸食者戒绝、大举搜查烟枪土膏等6条禁止鸦片的办法。1839年3月,林则徐奉命到广州查禁鸦片。他积极筹备海防,相信“民心可用”,号召人民组织武装团体,招募水勇5000人。公开号召民众起来保家卫国,宣布“如英夷兵船一进入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林则徐通知外国鸦片贩子,限3天之内将鸦片全部交出,并须保证永不挟带鸦片。他自己则表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由于中国人民坚决斗争,英美鸦片贩子被迫缴出鸦片230多万斤。林则徐主持在虎门海滩将全部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清除烟毒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林则徐是当时反抗外国侵略的一位杰出代表,又是清代“睁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中国是亚洲的大国,与外国通商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政治腐败的清王朝,闭关自守,夜郎自大,长期对西方科学采取拒绝态度,使当时的中国社会充斥迷信愚昧,人们对于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清政府许多高级官吏不了解世界有多大,英国离中国有多远,也不知道美国在哪里,有的外国人讥笑“中国官府全不知外国之政事,又不询问考求,故至今中国仍不知西洋。”为了知己知彼,了解西方国家的情况,以利于今后的斗争,林则徐领着一些人在自己的衙门里翻译外文书报。那时译书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因此,需要有很大的勇气。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写的《世界地理大全》,把它编成“《四洲志》”。书中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国的地理和历史。接着又译辑了《华夏夷言》一书,以了解外国对中国事情的看法。由于不断开扩眼界,总结经验,林则徐的国际知识和策略思想,逐渐丰富起来。他把当时的主要敌人英国与美、法、荷、葡等国分开,从而孤立了敌人。他还把英国官方与商人分开,把正当商人与鸦片贩子分开,这些都是富有策略意义的。

林则徐主张买进西方大炮与船只来抵抗西方的侵略。这是他积极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政治腐败的清王朝,军备废弛,武器落后,林则徐除了自行制造武器外,还从西方进口枪炮。他从美国商人手中购进一艘英制1080吨的甘米力治号轮船,把它改作兵船。1840年1月,他开始用从海外买进的200门现代炮,装备虎门要塞。

林则徐以严厉禁烟而传名,又以维护正当中外贸易而著称。他努力冲破闭关自守的封建意识的禁锢,认真地调查中国之外的世界,给当时闭目塞听,盲目排外的封建社会开倡了一个先例,成为近代维新思想的先驱。

(人民网资料)

超星藏书:

《 晚清巨人传 林则徐 》
《 历史巨人林则徐 》
《 林则徐传 增订本 》
《 从林则徐到邓稼先 》
《 从林则徐到毛泽东 —— 中国人的百年救国路 》
《 近代史人物评传 林则徐评传 》
《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增订本) 》
《 林则徐论考 》
《 林则徐诗集 》
《 林则徐书札手迹选 》
《 林则徐奏稿 · 公牍 · 日记补编 》
《 林则徐与鸦片战争论稿 》
《 林则徐传 》
《 林则徐年谱 》
《 林则徐 》
《 林则徐年谱 》
《 林则徐诗文选注 》
《 精品收藏本 林则徐 》
《 中国公共图书馆古籍文献珍本汇刊 · 史部 清抄本林则徐等西部纪行三种 》

参考资料: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306070903463.html

第2个回答  2008-09-26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在“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的,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福州市人民教育委员会以“林则徐纪念馆”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这里在福州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硕大的丰碑。

----------------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广州处在暴风雨的前夕,不管是欢欣还是惧怕,期待还是仇恨,它总归要伴着雷鸣闪电,铺天盖地的来了……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

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第3个回答  2008-09-23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病逝。咸丰元年(1851年),咸丰帝赐祭葬,谥号“文忠”,晋赠太子太傅。林则徐逝世后,全国哀悼,福州建祠奉祀。
福州的林则徐祠堂额称“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高大的牌楼式的大门樯,气势凌空。大门前有一对石狮拱护,栩栩如生。入大门是“仪门厅”,中间石铺甬道,两侧分立8尊青石雕刻的石人、石兽,两旁的回廊里,则陈列20多面的仪仗执事牌。在“紫禁城骑马”、“湖广总督”、“两广总督”、“江苏巡抚”、“陕西巡抚”等等。有楹联曰:“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鬼魅人心。”令人高山仰止,感佩万端。
“林文忠公祠”是于1982年改为“林则徐纪念馆”的,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临街的门墙新匾“林则徐纪念馆”,又左匾“中兴宗衮”,右匾“左海伟人”。福州市人民教育委员会以“林则徐纪念馆”为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基地。这里在福州人民,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是一个硕大的丰碑。
第4个回答  2008-09-23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竢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详细看下面网址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659.html?wtp=tt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