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者字义及例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9

1. 文言虚词者的用法及例句

常见文言虚词对译 而:你,你的; 并且,而且,来,可是,地,如果; 就,才。

何:多么;哪里,什么,为什么,怎么。乎:于,在;吗,呢,吧。

乃:才,却,竟,甚至;你,你的。其:大概,或许,难道,还是,应该;是……还是……;他(他们),他(他们)的,我(的)其中的,这(个),那(个)。

且:暂且,姑且;将要;况且,尚且,而且,并且。然:然而;这样;……的样子;地。

若:如果;你,你的。所:……的人,……的事,……的地方,处所。

为:被,替,因为;呢。焉:它,哪里;不译,呢,……的样子,……的声音;于此,于之。

也:用于句末、句中,不译。以:通“已”;因为,而且,来,着;因为,在……时候,凭,把,用。

矣:了。因:因为,由于,趁着,凭借,经过,通过;于是,便。

于:从,比,对,和,与,向,在。与:和,跟,同;呢,啊。

则:就,却;那么,如果。者:句中不译;的人、的东西、的事情,个,样,项;……时候。

之:的,主谓之间,提宾标志,词尾均不译;他,我,这(些、个、样)。常见文言固定结构对译 诚……则……,如果……那么(就)……。

得以:能够。俄而:不久,一会儿。

而况:何况,况且。而已:罢了。

否则:如果不……就……。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

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见……于……:被。

可得:可以,可能。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

乃尔:居然如此,竟然如此,这样。且夫:再说,而且。

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是故:所以,因此。是以:所以,因此,因而。

庶几: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所谓:所说的,所认为。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往往:处处,到处;常常。唯……是……:只。

为……所……:被。未尝:从来没有。

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

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无虑:大约,大致。

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无以……为:用不着。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无庸:不用,无须。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起。相与:互相,相互,彼此。

;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向使:假如,如果。

一何:多么;为什么……那么……。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

以故:所以。以……故……:因为……所以……。

以是:因此。以……为……认为……是……,把……当作……;让……作……,任用……为……;用……做……,把……作(为)……。

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以至于:一直到;结果。

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而;因而。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有以: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于是: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

之谓: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之于:对待,对……的态度(做法);同,对于;同……相比。

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

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何所……?所……的是什么?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孰与……?与……相比,哪个……?安……乎?怎么……呢?独……耶?难道……吗?何为……?为什么……?何……哉?怎么能……呢?何……为?……干什么呢?何……之有?有什么……呢?如之何……?怎么能……呢?独……哉?难道……吗?何其……也!怎么那么……啊!直……耳!只不过……罢了!……何如哉?该是怎么样的呢?无乃……乎?恐怕……吧?得无……乎?该不是……吧?……庶几……欤?或许……吧?与其……孰若……?与其……,哪如……?其……其……也……?是……还是……呢?常见文言倒装句对译公式 ⊿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定语+之+中心词。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通报秦国的人。

⊿宾语前置句:主语+宾语(疑问代词)+谓语(介词)=主语+谓语+宾语。子何恃而往?=子恃何而往?=您凭什么而前往?⊿主语+否定词+宾语+谓语=主语+否定词+谓语+宾语。

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许之=当时人没有谁赞同他这种说法。

2. “所”和“者”在古文中的解释,包括例句

1.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 hǔ)本义:伐木声)

2.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place]

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荀子•王霸》

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达郁》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常见含义

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代词

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这个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生僻/不确定含义

1.(不确定,虽然许多版本异译为该含义,但《古汉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与助词中的含义1相同)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4.(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4]《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3. 文言文中者的意思要有例句 老师布置的作业,求解答,谢谢啦

(一)结构助词,译作“……的”“……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的原因”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移山》)

②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

④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唐雎不辱使命》)

(二)语气助词,用在主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4. 者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古汉语解释

常见含义

[2]备注:加粗例句为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例句

代词

[3]1.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1 例:①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塞翁失马》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③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⑤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2.用在名词后,相当于“。。这个人” 例: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②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3.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的时候” 例:①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明夷待访录》 ②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4.放在数词之后。 例:①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②此数者用兵之患也。

助词

1.用在假设复句或因果复句中表停顿,以提示下文。 例: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者,与此案同!——《资治通鉴》 2.放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例:何者?上下之分也。 3.与“若”之类字组成某种词组,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的样子”、“。。似的”。 例:①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黔之驴》 ②言之,貌若甚戚者。——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4.放在主语后,引出判断。构成“者。也”的结构。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生僻/不确定含义

1.(不确定,虽然许多版本异译为该含义,但《古汉常用字典》中查不到,可能与助词中的含义1相同)放在主语之后,引出原因。 例:①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不确定)助词,放在假设复句中,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的话”。 例:①入则无法家弗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②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不确定)放在陈述句末,表示陈述结束。 例:①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②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4.(生僻含义)通“也”:----《韩非子·八经》:“任事也无重……处官也无私。”[4]《说苑·政 也理》:“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也均作“者”义解,而见古书中“者”“也”可互用。

5. 古文的“者”是什么意思

“者”在古文字的字义如下:

1、用动词、形容词和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结构,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

2、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件”、“种”等。

3、用在名词名词性词组后面,起区别作用,可译作“这样的”、“这个”等,有时不必译出。

4、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

5、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原因或条件。

6、用在疑问句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7、用在时间词后面,起语助作用,可不译。

8、用某些比况、描写的词语后面,相当于“……的样子”。

9、定语后置的标志。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者,别事词也。从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