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因为一点小事想太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敏感的根源

      为什么你会很敏感,经常把小事挂在心上,而有的人就能做到「心宽」,从来不在意这些细节?

原因可能有这两个。

▍同理心太强

      同理心(empathy)又称为换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

      同理心有两种,其中,认知同理心(cognitive empathy)是指你「辨别他人心智状态」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你对周围人的情绪的「嗅觉」。

      敏感的人常常会有很丰富的的情绪「嗅觉」,不仅自己容易陷入不必要的负面情绪,对周围人的感受也觉察的更敏锐。对方皱了一下眉头,或者抿了抿嘴,你就会「感觉」到他在生气或者伤心。

      这种敏锐有时候是好事,比如让你更会安慰别人,或者更宽厚、善解人意,但很多时候也是坏事,会让你为别人的情绪所累。

▍「自我价值感」来自外界

敏感的人常常过分担心「他人的看法」。失败了怕被嘲笑,成功了怕被嫉妒。永远都在担心「我给别人带来了什么影响、留下了什么印象」,整天惴惴不安。

      这是因为,你把「自己的价值」和「别人的评价」混为了一谈,把衡量自己的标准交到了别人手里。当你一次考试失利,没获得认可,你就会觉得自己「全完了」;而一旦被别人批评、指责,那就更是「天都塌了」。

但是,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你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别人,基于外界的自我价值其实是一种「伪自尊」。如果你的价值由他人决定,那岂不是被赞美的人就是最有价值、最幸福的人?而实际上,赞美可以让人满足,但不能带来快乐,至少绝对不是长久的。过多的赞美甚至会引起空虚和焦虑。很多自杀的名人都很成功,有无数人追捧。而大多数的抑郁症患者也并不缺少「爱」。

      有些时候,当你感觉很糟糕,爱人、亲人或者朋友都不能让你「好起来」。因为归根结底,只有你觉得「重要」的东西,也就是你的「自我价值」的来源,才能撼动你的感受,给你带来影响。你的不安与别人的行为本身无关,而是来自你自己「认为它们重要」的这种想法。

                      敏感的影响

      欣赏一张图片时,如果你为了观察某个细节,把它不断放大,你会发现自己没法看清整张图了。同样,当你过于在意一件「小事」,就会失掉对「全局」的观察和判断,甚至会把这个小事当成全部。这时,你就对「全局」产生了「认知扭曲」。

常见的认知扭曲有这几种:

1. 非此即彼

这通常是由于「过度完美主义」导致的。

你会害怕自己有一丁点的失败。比如你七门课都得了 A,第八门得了 B,就会觉得「连全 A 都没拿到,我真是个废物!」

其实,在「全 A」和「废物」之间,难道没有别的容身之处了吗?

2. 以偏概全

这种想法会让你认为:这件事如果发生了一次,就肯定会发生无数次。

当你某次表白失败了,你会开始想:这就是我的命,我这辈子「注孤生」了!实际上,这怎么可能呢?

3. 心理过虑

如果你一整天都为些小事心烦意乱,那很可能你的记忆会被这些不好的东西充斥。

你会发现自己只能想起那些负面的事:「做错了三个题」,「昨天被人插队了」,「快递被挤坏了」……而不记得任何好的事情。

这时,你就要提醒自己:你陷入「心理过虑」的扭曲认知里了。

4. 妄下结论

这也可以叫「读心术」。意思是,你总觉得你知道别人的想法。当你的朋友和你擦肩而过,没打招呼,你会认为他一定是「生你的气、讨厌你了」。而事实上,他可能是没戴眼镜,压根没认出来是你。

5. 归咎自己

敏感的人擅长觉察别人的情绪,这倒没什么,但糟糕的是他们经常把那些情绪归成自己的「责任」。

比如你的室友看起来不太高兴,尽管可能他掩饰的很好,但你还是一眼就看出来了。然后你可能就会想:他生气是因为我吗?我是不是哪里做的不好,让他不高兴了?

这么一来,你就陷进了毫无必要的不安和内疚里。

这些扭曲的认知都很有说服力,因为这是你「自己的看法」。你会在心里不断佐证,增强它的说服力,然后这一件「小事」就真的演变成了「全部」。敏感,就可能衍生出了自卑、焦虑或抑郁。

                    敏感的解决方法

说了这么多,道理都明白了,那该怎么办呢?

别着急,在看下边的「办法」之前,你得先确定一件事:你希望通过一些努力,去改变自己现在的状态。只靠阅读不可能「降低你的敏感」,这只是一篇文章,不是一针抗敏药。重要的是你看完之后要去做。

▍看看真正的「全局」

当你发现自己在执着于某个小事,先告诉自己:停住,别陷进去!想这些根本没有意义,全是浪费时间!问问自己:五年、十年之后,你还会记得这件事吗?它到底能有多少影响?把你那幅「放大了无数倍」的画缩回正常尺寸,从时间的「全局」上来看这件事,它还值得你这么纠结吗?除了时间,还有生活的全局。

比如当你纠结于室友的那句「该倒个垃圾了」的时候,先告诉自己:别老琢磨了,有啥用?然后去想想,你昨天还跟他一块儿打排位,上周末还约了火锅,他难道会因为一个垃圾桶跟你「断交」吗?再说了,你的生活难道只有一个垃圾桶、一个室友吗?这让你爸妈、闺蜜还有你最爱去的那家火锅店,情何以堪?

除了想,你还可以动起来,去找点儿事做。

很多负面情绪其实都是「闲」出来的。你如果没有躺在床上「琢磨」,而是去追剧,或者吸猫,你根本就不会想起室友的那句话。

看看生活的全貌,让自己投入进去,别留太多时间给你「琢磨」。

▍不要猜测,把话说出来

如果你就是控制不住,一直在想「他是不是觉得我懒?我真的很懒吗?」那就把你的疑问说出来。

不要「猜」,直接去问他:你昨天那样说是因为,你觉得我不经常倒垃圾吗?

如果他说不是,那你的不安就彻底解决了;如果他说是,那你也不用担心,这本来就是个「小事」,还怕解决不了吗?

跟他商量一下,轮流打扫卫生,或者买两个垃圾桶,一人一个,这不就完事了?

▍卸下不必要的责任

当你察觉到别人生气或者伤心了,开始担心这是「你的错」,告诉自己:这不关我的事。

这不是「不善良」或者「自私」,而是因为,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这是他自己的难题,他必须,也只能自己去解决。

如果他向你寻求帮助,你可以开解或安慰他,但是不管成不成功,你都没有「责任」。

                终极必杀:提高自我认知

如果你习惯于用别人的评价定义自己,那你一定很敏感。因为你需要不停的「察言观色」,去猜别人的想法。那怎么才能不依赖外界,让自己来决定你的价值?

▍不要物化自己

你不是学积分,也不是体重秤,更不是别人嘴里的几个「形容词」。你是一个完整的,有思想、感觉和情绪的人。

当你因为别人的评价质疑自己的时候,提醒自己:你是什么样的人,他说了不算。

不管他是谁,你的父母、老师还是最好的朋友,他都不能定义你。别人看到的只是「他眼中的你」,那不完整。

你不是一成不变的。你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在改变。这些变化别人不清楚,但你自己知道。

▍了解自己

拿出一张纸,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出来:

最了解我的人是

我的一个人生梦想是

用三个形容词描述我自己

我最喜欢自己的这一点

我最不喜欢这一点

我比较擅长

我不太擅长

我喜欢

我讨厌

吸引我的三个职业是

我的人生目标是

回答完毕后,你是不是对自己有了更明确、稳定的认知?

你可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回答一次,看看有什么变化,这样会更了解自己。

当你逐渐认识了自己,你会开始树立出一个「理想的自我」。

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你会发现,你不再需要他人的认可来确定自己的「进步」。你自己心里很清楚,你哪里做得好,哪里还要继续改进。当你不再依赖于外界去获取动力,你的前进也就从容起来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