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未必人散 有缘自会相逢出自什么古代诗文

如题所述

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这句诗是人们口口相传后形成的。并没有具体的作者、出处。

译文:一曲终了,人们未必都会散去。有缘分的话,自然再会相逢。

其中,“曲终人散”这个词,最早是在唐·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演绎出来的。原句意思指的是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后来“曲终人散”开始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指分离、世事变化或寂寥的情绪。如唐·刘禹锡的《竞渡曲》: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宋·李远的《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同旅闻之凄然皆有归》:曲终人散一惆怅,回首江山非故乡。

而这句“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是对原本诗意的颠覆释义,表达的是和原意完全相反的比较积极乐观的意境:即便可能分离,但仍旧积极面对心态。只要怀有期盼,就能够再度重逢。

扩展资料

“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相逢”也是刚上映的万万没想到西游篇中设计的经典台词。

根据句义,跳出剧情,也理解可以为:电影虽然已经落幕了,但是只要观众还支持万万没想到,还对此抱有期待和情感,万万没想到就能继续发展下去,带来新的作品和观众再次见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5

这句“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是对原本诗意的颠覆释义,表达的是和原意完全相反的意境,是一种即便可能分离,但仍旧积极面对心态,只要怀有期盼,就能够再度重逢。

原句出自唐代诗人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意思是: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省试湘灵鼓瑟

唐代: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 由于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 ,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千古称赏的名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30

“曲终人散”最早是在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演绎出来的。原句意思指的是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这句“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是对原本诗意的颠覆释义,表达的是和原意完全相反的意境,是一种即便可能分离,但仍旧积极面对心态,只要怀有期盼,就能够再度重逢。

后来曲终人散这个词开始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像刘禹锡的《竟渡曲》、李远的《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都使用了“曲终人散”一词,也都是指分离、世事变化或寂寥的情绪。

“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相逢”也是刚上映的万万没想到西游篇中设计的经典台词。根据句义,跳出剧情,也理解可以为:电影虽然已经落幕了,但是只要观众还支持万万没想到,还对此抱有期待和情感,万万没想到就能继续发展下去,带来新的作品和观众再次见面。

扩展资料

《省试湘灵鼓瑟》原文如下: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省试湘灵鼓瑟》是唐代诗人钱起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此诗既紧扣题旨,又能驰骋想象,天上人间,幻想现实,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全诗通过曾听——客听——远近听——苍梧怨——水风悲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湘灵——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生动地表现了二妃对爱情生死不渝的忠贞和对驾崩于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之情,成为公认的试帖诗范本。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8

“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并非出自诗文,该句出自电影《万万没想到:西游篇》。

根据句意,可以理解为:不必害怕别离,只要还爱着,只要还记着那个想念的人,只有你们之间还有缘分,一定会在某一刻,以温柔的姿势拥抱那和你重逢。

扩展资料:

“曲终人散”最早是从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的《省试湘灵鼓瑟》中演绎出来的,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演变成曲终人散,原句意思指的是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后来曲终人散这个词开始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如宋代姚述尧所做《临江仙-送使君刘显谟归三衢》,明代刘绩所做《咏筝雁》等,基本都是指分离、世事变化或寂寥的情绪。

而“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是对原本诗意的颠覆释义,表达的是和原意完全相反的意境,是一种即便可能分离,但仍旧积极面对心态,只要怀有期盼,就能够再度重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万万没想到:西游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曲终人散”最早是在唐代诗人钱起所作《省试湘灵鼓瑟》诗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中演绎出来的。原句意思指的是鼓瑟之人一曲演罢,听客纷纷离去,江水依旧东流,峰峦叠起青山依旧。曲子停息了,人也就都散了。或比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后来曲终人散这个词开始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像刘禹锡的《竟渡曲》、李远的《仆久客钱塘有吹笛月下者》都使用了“曲终人散”一词,也都是指分离、世事变化或寂寥的情绪。

  而这句“曲终未必人散,有缘自会相逢”是对原本诗意的颠覆释义,表达的是和原意完全相反的意境,是一种即便可能分离,但仍旧积极面对心态,只要怀有期盼,就能够再度重逢。
  “曲终未必人散,有情自会相逢”也是刚上映的万万没想到西游篇中设计的经典台词。根据句义,跳出剧情,也理解可以为:电影虽然已经落幕了,但是只要观众还支持万万没想到,还对此抱有期待和情感,万万没想到就能继续发展下去,带来新的作品和观众再次见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