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的古诗

如题所述

观书有感有两首诗,诗意如下:

其一: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其二:

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大的舰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地顺漂。

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其一》中心思想:

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

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12
1、观书有感
[宋代] 罗从彦

静处观心尘不染,闲中稽古意尤深。

周诚程敬应粗会,奥理休从此外寻。

2、观书有感二首
[宋代] 朱熹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3、观书有感
[宋代] 胡宏

其一

一点银蟾在碧空,千载堞廓夜玲珑。

回首昔日遨游处,觉得分明是管中。

其二

今日曾知进步来,彀愚深自克多才。

些儿不闭公门户,尽着多才打不开。

4、观书有感
明 · 顾清

其一

兀兀灯前千古思,古人心在不同时。

同时只好今人笑,暮夜怀金尚畏知。

其二

春蚕默默五丝成,络纬中宵百变声。

分席孔堂谁第一,两言博约尽平生。

其三

既醉凫鹥写治安,邠风七月画艰难。

施为次第分明在,只恐尘编倒背看。

其四

老质功多践履艰,下探渊海上高山。

年来此事从人意,只在从容数语间。

其五

钱谷簿书归俗吏,天人性命合时贤。

世间尚有宫商在,敢道期亡便绝弦。

5、观书有感
[明代] 张天赋

观澜知道体,蹑足见天根。

此意何曾远,分明不待言。

6、观书有感
[明代] 张天赋

天地难逃一个真,鸢鱼随处露精神。

子思原有胸中活,吃紧高谈为后人。

7、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五十五 观书有感
[明代]李江

川上春流眼色生,天心坐处物能轻。

面前光景何由到,只在致知又力行。

8、观书有感
[清末近现代初]郭临江

仔肩天下秀才时,文正先生是我师。
欢戚不因贫富改,忧乐总与后先宜。
十年荠粥长山寺,一路功名圣德诗。
旷古遥遥深向往,空令读诵仰丰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