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关于儿童剥莲蓬的诗

如题所述

原诗: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水东面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无赖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出处: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扩展资料: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开篇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两句,便简炼地勾勒出江南乡村的风光,烘托出恬静、和乐的环境气氛。“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写自己在醉中听到有人用吴地的土语说话 (上饶地区旧属吴国),语调亲昵,听起来是那样柔和悦耳。

这两句用“倒卷笔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及见其人,又出乎意料,谁想到说话声那么柔和的人,竟是一对白头翁婆呢!这里写出了吴地语言的软媚,农村老年夫妇的和睦相亲,也生动地传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下片便集中写这一农户的劳动生活:“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抓住人物最典型的一个行动,表现出他们不同年龄、性格的特征。

其中,写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生动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形象栩栩如生。而江南山村的风物景色——野外豆苗、门前鸡群、溪上莲荷,都从人物的行动中一一带出,笔法巧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8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白话译文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描写手法上,这首词,没有一句使用浓笔艳墨,只是用纯粹的白描手法,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能够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维妙维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若不是大手笔,是难能达到此等艺术意境的。

上阕头两句,写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不难看出,这两句在全首词中,还兼有点明环境和地点的使命。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9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09

辛弃疾最经典的一首诗《青玉案》诵读与赏析

第4个回答  2017-12-19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