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本纱厂工人反日大罢工的事件背景

如题所述

日本帝国主义在青岛的经济侵略,在1929年大罢工被镇压之后继续加强,对棉纺织业的投资又有扩大。除原有的内外棉、大康、隆兴、宝来、富士和钟渊六大纱厂外,1935年又新建上海纱厂、丰田纱厂,1936年7月再建成同兴纱厂,增加为九大纱厂。原有的六家规模也有扩大,如钟渊纱厂工人由5000人猛增至9000人,是日本在华最大企业之一。九大纱厂工人总数超过24000人。1929年大罢工结束后,狡诈的日本资本家一面不断地开除所谓“不良工人”,一面不断招进大量新工人,主要是女工和童工。同时不断地更新设备,提高劳动强度,看车台数逐年增加,工资却未相应增加。又借口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将工人斗争获得的福利如赏金、廉价面粉、房租补贴、例假工资等统统取消。工资本来就比男工少得多的女工、童工(已占全部工人的一半),生活更加困苦。沉重的经济剥削和压迫,表明广大工人再一次的大罢工是不可避免的。
1936年是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一年,是全国全面抗战的前夜。东北沦陷,华北岌岌可危。前一年,北平大学生爆发了“一二·九”爱国运动,“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响遍全国。各界救亡团体冲破政府禁令纷纷成立。在青岛,山东大学首先成立了“反日救国会”,继而全市学生联合会成立,学生宣传队在栈桥和街头演讲演剧,高呼“民族已到最后关头,不奋起,就灭亡”,反日情绪在广大工人、青年会和各阶层中日益高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