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莲的人物生涯

如题所述

广东省化学会理事,教育部国家标准宣贯与新课程实验装备管理应用培训主讲专家、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硕士生导师。2006年以来先后被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广州市教研室、东莞市教育局、珠海市教育局、佛山市教育装备站、深圳宝安教育装备站、广州大学、五邑大学等单位邀请作报告几十次。  
获奖情况:
制作的“研究性学习”网络课程获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课程资源遴选“推荐使用资源”。曾获全国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华中地区第三届科学技术推广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5年、2006年、2009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研贡献奖。
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晶体工程——有机超分子体系的分子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重点在三聚氰胺与有机小分子氢键作用领域中的研究以及化学教育研究。
在三聚氰胺与有机酸的氢键自组装领域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做出了比较重要的贡献,对学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微孔有机材料。全面系统地研究了三聚氰胺与有机酸小分子晶体材料的构筑、组装规律和方法。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研究了氢键组装的规律。用热重和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研究了晶格水分子的失去的温度及氢键的形成对三聚氰胺的N-H伸缩振动发生红移现象。为“新型有机晶体材料合成的设计”新学科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
1、主持2010年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氢键自组装超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性质研究”,15万。
2、主持广东省自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三聚氰胺与有机酸氢键自组装超分子的研究 ”(项目编号:
5003750。 2005.8-2008.8,4万
3、参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含氟化合物的弱相互作用研究”(编号:20972178,2010.1- 2012.12,45万)排名第二。
4、主持广东省第三批科技三项经费计划项目子课题,研究课题为“广东科学中心科学实验室的设计研究”
(项目编号:2004B32801005, 10万。2004.9-2005.9)
5、参与广东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汽、柴油的高效选择性脱硫吸附剂的分子设计研究 ”
(项目编号:5003750,2007.8-2010.8,10万)排名第三。
6、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专项:“有机晶体工程”,经费3万。
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以三聚氰胺为结构基元,通过C−H∙∙∙O、C−H∙∙∙、C−H∙∙∙O、N−H∙∙∙O以及O−H∙∙∙N氢键、∙∙∙作用设计构筑多维具有多孔结构的有机材料。集中探讨了该体系中分子聚集体的合成、组装方法、氢键组装的规律并进行热稳定性的研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手段对三聚氰胺与有机酸的共晶结构进行化学成份、结构和稳定性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对其空间结构排列进行测定和研究,得出该体系中氢键组装的规律。首次合成了三聚氰胺与1,3,5-苯三酸及三聚氰胺与1,5-萘二磺酸的超分子体系,通过氢键构筑的能稳定一维水链通道结构。发现了一系列新的氢键合成子,对有机晶体中水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在美国国际著名刊物影响因子4.125《Cryst. Growth. Des 》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SCI收录的论文14篇,EI收录的论文3篇,核心刊物7篇。
代表性论文(第一作者):
1、Zhang, X.-L, YIN Wei, CAO Man-li,Interpenetrated Hydrogen Bond Networks in Cocrystal of Melamine and 4-Fluoro-benzoic Acid,CHEM.RES.CHINESE UNIVERSITY,2010年9月,第26卷5期,702-706. SCI收录
2、X.-L. Zhang; Hydrogen-bonded SupramolecularRosette Ribbon Constructed from Melamine with Isophthalic Acid,结构化学, 2008年1月27卷 1期 117-122. SCI收录
3、张秀莲,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a Complex of Melamine with Benzoic Acid,CHEM.RES.CHINESE UNIVERSITY,2008年4月,第24,396-400. SCI收录
4、张秀莲,三聚氰胺与1,3-苯二磺酸盐共晶中的氢键作用,化学通报,核心刊物,2007年2月,127-133。
5、X.-L. Zhang,A.Y. Peng, Self—assembly of 4-M ethyl—benzoic Acid Ethyl Ester Assisted by C —H···O Hydrogen Bonds,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EI收录,2007年第46卷第3期,51-54。
6、X.-L. Zhang; B.-H. Ye,X.-M. Chen, Infinite water chains trapped in organic framework constructed from melamine with 1,5-naphthalenedisulfonic acid via hydrogen bonds,Crystal Growth & Design 2005,5, 1609-1616. SCI收录, 影响因子4.215.美国著名刊物
7、X.-L. Zhang,X.-M. Chen,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s and helical water chains in cocrystals of melamine and aromatic carboxylic acids, Cryst. Growth & Design 2005, 5, 617-622. SCI收录,影响因子4.215.美国著名刊物
8、X.-L. Zhang,X.-M. Chen, S.-W. Ng, Melaminium bis(hydrogen oxalate) Acta Cryst. 2005, E61, o156-o157. 影响因子3.45.
9、X.-L. Zhang; Chen,X.-M,Ng,S.-W.,4,4’ Bipyridiniumnaphthal-enedisulfonate dehydrate, Acta Cryst. 2004. E60, o453-454. SCI收录。
10、X.-L. Zhang,Chen, X.-M, Ng, S.-W. Auaf1-[(2-oxidophenyl)iminomethyl]-
-naphthalen-2-olatogpyridine copper (II) , Acta Cryst. 2003. E59, m1176-m1177. SCI收录
11、X.-L. Zhang,;Chen,X.-M,Ng,S.-W.,Guanidinium hydroxy-3--carboxyben zenesulfonate,Acta Cryst. 2004. E60, o453-454. SCI收录。
12、X.-L. Zhang,; Chen, X.-M.,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N,N΄΄,N΄΄-Tris-(2-oxynaphthalidene) -tris- (2-iminoethyl) Amine,Chinese J Struc.Chem,2005, 4, 371-374. SCI收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