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房子为什么都是瓦片屋顶?

如题所述

瓦片的设计经过古代的实践检验是不会漏水的。瓦片搭的房子虽然比不上现在的高楼大厦一般防水性能一级,但是在古代,瓦片房是非常流行的,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瓦片的防水性能还是很优秀的。瓦片的设计是采用的一片瓦跟另一片瓦相叠的做法,瓦本身的形状是凹陷的形状,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方便排水,当瓦用来遮盖房屋的时候,工人们便会将瓦片一片一片叠起来,每一片瓦的末端都跟另一片瓦相连,这样就可以防止雨水通过缝隙流入室内。

因为瓦片的摆放是一片叠一片,而房顶的设计又是倾斜的,这样下雨的时候,雨水便会顺着瓦片流下来,而不会漏水。当然不会漏水的前提是房屋上的瓦片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但是实际上,这样的状态在古代算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一般古人的房子都需要经常翻瓦,进行排查,才能够保证房子不会漏水。瓦片的设计虽然非常的新颖实用,但是因为瓦片用久了,经过长时间的风吹日晒,会逐渐的干裂,所以排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加上古代因为树林众多,古人的房子一般也是依山傍水,所以屋顶上的瓦经常会被风吹开,留下缝隙。这时候,为了防止雨天的时候,家中会漏雨,古人们就不得不上房揭瓦了。但是上房揭瓦这项工作还是需要一些年轻的劳动力来做,毕竟房子还是很高的,一不小心就容易闪到腰或者是从高处摔下来。

因此对于家中没有青壮年的家庭,翻新瓦片还是很困难的,有的时候碰上风大,就很容易漏雨。这时候古人就会在家中漏水的地方摆上一个木盆,防止漏下的水漫延到家中的其它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