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通常在什么季节行刑

如题所述

古代通常在秋冬季节行刑。

秋冬行刑最早源于周朝,在《周礼》中明确的记载了统治者想要实行刑杀,必须要选择最合适的日期。经过时间的推移,最终确定了最理想的刑杀时间为孟秋,仲秋和季秋三个月。

7月份是一年的刑杀时间开始,八月可以大开杀戮,而九月必须是杀戮的扫尾事件,所以负责行刑的官员必须要在这三个月的时间内解决掉所有的死刑犯,不能够拖沓。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曾经发怒,要在六月的时候杀人,当时大理寺少卿以传统的观念归劝他千万不要在六月杀人的时候,隋文帝是这样解释的:6月虽然是生长的季节,但是此时上天震怒,尚有雷声,为何我就不能在这个时间段杀人,所以他便开启了春夏杀人的先河。

秋冬季节行刑的原因

其实这与古人的思想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时候由于科学技术落后,人们认为世间万物与天地之间皆有着某种联系,古代皇帝为了加强君权神授的观念,会将自己定义为天子,在天子之上还有天,天便是这世间的规矩,而这规矩包含着四时耕种,春种冬藏。

天子想要顺应天意,完成民间的统治必须要遵循天道,所以在处决罪大恶极的犯人的时候,也要遵循天道。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而秋天则是肃杀蛰藏的季节。

而且在五行中秋季对应的是金,金本性冰冷,从五行的角度考虑,这时属于生命沉寂,生命力最低的状态,而且金也代表着砍伐的工具,代表着一定的破坏性,所以在秋季行刑再合适不过了。

在汉朝时期,大儒学家董仲舒发明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他认为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就算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应该遵循天道,如果违反天道的话,则会招致灾祸,比如民间出现的灾难,瘟疫等等现象。

久而久之,大家就确定了秋冬行刑的不成文的规定,但是也有统治者打破常规,比如王莽曾经下令在行军过程中但凡有疾跑喧哗的,一律处斩,不必要等到秋后问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