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历史上为什么没成为宗教性的国家

如题所述

纵观全世界的历史,像中国一样没能成为宗教性的国家少之又少,在中国文化影响下的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如此,如日本、韩国等。宗教性质的国家如同泰国、越南、尼泊尔一样,这是宗教中的佛教国家,梵蒂冈、巴西是基督教国家,巴基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是伊斯兰教的国家,这些就属于宗教性的国家。从分布上来看,亚洲大部分是佛教国家,欧洲和美洲大部分是基督教国家,当然也有一些事伊斯兰国家,伊斯兰国家主要分布在中东和其他一些地方。

不同于这些国家,我们中华文明不是宗教性质的国家,而且在历史上也没有宗教统治的情况,这是什么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中国的文化特性。

中国的文化特性决定了中国文明不能成为也绝对不能成为宗教性质的国家,在这一点上中国是幸运的,及早的摆脱了宗教性质。中国文明虽然也产生宗教,但是我们的宗教实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才形成的。拿道教来说,道教是在道家的基础上变成的,本来不是宗教,结果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道家文化中的一部分文化和佛教文化产生了宗教对碰,道家文化中有宗教性质的那一部分发展成了宗教。在佛教文化没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文化中只有什么家之说,如儒家、道家、墨家,没有宗教之说。

二、中国文化讲求人定胜天。

在我们中华文化中讲求的是人定胜天的思想,不像西方那样崇拜一个虚无飘渺的上帝,中国文化不崇拜一个有人格化的上帝,中国文化崇拜的是自然法则,这一点在道家和儒家都有体现。

三、中国人崇拜祖先文化。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我们崇拜祖先的功绩,敢于和自然斗争的精神,而不像西方那样把精神寄托在所谓的上帝身上,拿对待洪水来说,西方说的是上帝惩罚,不敢斗争,而在我们中国就是大禹治水,和自然洪水做斗争,所以在历史上,我们在世界上雄踞了五千多年。中国人还崇拜祖先说的道德礼仪、人文品质,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四、宗教和政治分离。

我们的文化中政治和宗教是分离的,宗教不得干涉政治,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幸运。不管在哪一个时代,宗教绝对不能和政治挂钩,不然后果难以想象。纵观全世界的历史,对比一下那些政教合一的国家就知道了,所以宗教绝对不能和政治挂钩,这在以前如此,以后也是一样。如果挂钩了,就会有十字军的类似事件,所以宗教绝对不允许和政治挂钩。

最后说一点,中国不是没有宗教,只是我们日用而不知,比如我们过年过节中就能体现,在祭拜祖先的时候就能体现,这是融入中国人骨子里的。

有人说我们没信仰,其实不是,我们的信仰比起那些声称有信仰的人要高尚得多,首先,我们不会为了信仰而挑起争端,也不会打着信仰的旗号而攻击所谓的异教徒。我们信仰我们的祖先文化,信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还信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信仰道德,信仰中国华夏这四个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2
宗教国家,即所谓国教者也,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历史上都是有国家宗教的,其在于民间也是有强大的社会基础的。就中国而言,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恐怕只有近世以来国粹派提倡的儒教可以相提并论。但是儒家毕竟不是宗教,虽然董仲舒以来儒家的宗教化已经相当厉害。这个问题其实很复杂,不从这个国家长期的历史现实当中去探索,恐怕无从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商朝的宗教萌芽和周朝的政治实用主义夏朝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文化上的贡献,恐怕很难讲(其实夏朝有没有也很难讲),据我们所知,商朝倒是建立了华夏族文化的基本架构。同以后的中国人相比,商朝人重鬼神是众所周知的,所谓重鬼神是包括两个方面的,一个是对自然神明的崇拜,一个是对先祖的神化。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尚书》中盘庚则以祖先的名义教训不服气的贵族们。这个思想也就是所谓的敬天法祖的思想渊源。可以说,在商朝已经形成了建立在民族神话基础上的宗教雏形和祖先崇拜,据现在发掘的甲骨文的记载,商人崇拜被他们称为帝 的至高天神。我们可以说,顺着商朝的情况发展下去,产生一种国家官方承认并且民间具有强大社会基础的国家宗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周人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过程,一个新的王朝建立了起来。商周的文化差异究竟有多少?这个恐怕很难讲,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在王权思想,文字,敬天法祖的观念上,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周人对于商朝灭亡的教训有着极深的印象,他们固然也需要上天的恩泽和祖先的保佑,但是他们用实力推翻商朝的实例也让他们认识到人事的重要性。所以在并不否定天威的情况下,周人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中实用主义的政治观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也是一种颇具特色的观念。这种观念的始作俑者就是周公旦,在这种实用主义的政治观念的影响下,礼乐刑法在事实上取代了天帝的作用,所以西周三四百年,统治者也谈论天意,却事实上不如商人那般痴迷了。但是由于需要天意带来的政治合理性,天道的思想观念却保留了下来。当然这里不排除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周人信仰的民族神话同商人的民族神话并不相同,这也使得周人没能也不愿意在商朝的宗教观念上继续走下去了。商人所崇拜的具有独立人格意义上的帝最终成为了一种神学观念。
二.儒家的兴起与实用主义观念的继续发展儒家,经现代考古学家的考证,最早是在礼仪场合主持活动的司仪人员,后来也兼任贵族教育人员。所以作为贵族学习的六艺最终成为儒家学派的圣经也不足为奇了。周人将具体的政治操作和宗教观念分开的实用主义的一个结果,就是负责礼仪活动的儒并不了解也不熟悉宗教活动的运作。后来成为儒家开创者的孔夫子敬鬼神而远之,并且不语怪力乱神,也就不是多让人费解的事情,真相可能是孔夫子他老人家真的不了解这些东西。春秋战国,其实应该分开来看。春秋时期,虽然礼崩乐坏,但是体制尚未完全崩塌,所有人虽然希望竭力维持封建体制不倒,但所有人的所作所为又无疑在摧毁这个体制。周人所敬的天,虽然越来越成为一种观念而非人格神,但国家宗教的体制仍然维持着。虽然事实上是实用主义维持着国家政权,但统治者还是要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到了战国时期就不同了,随着事实上没有那种理想主义的意识形态能改变战乱的局面,周朝封建体制也是再难回去了,各派思想家的实用主义倾向越来越明显。墨家看起来很理想主义,但是站在庶民的角度来看,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这些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现实的。墨翟虽然也说要明鬼敬天,但背后的实用主义动机却是昭然若揭。儒家到了这个时代也抛弃了孔子温文尔雅的面纱,孟夫子虽然声称不愿意(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但也亲自披挂上阵,大战杨墨许行,他游说诸侯的口气,也变成了将心比心的从诸侯自身考虑了(虽然表面上也讲仁义道德)。到了荀子的时候,虽然也是儒家,但荀子眼中的礼法在本质上只是君王统治的手段之一这离法家的距离显然不到三十里了。这样,战国中后期,各派学说当中实用主义色彩最为强烈的法家学说逐渐占据成为显学,并最终随着秦国统一天下而成为中国的统治学说,这也标志着战国以来诸子们之间实用主义的军备竞赛达到了顶峰。在这种环境下,中原这片土地上的宗教观念能发展起来吗?这一时期宗教色彩最浓厚的恐怕只有南方的楚国(尊奉祝融)和商人后裔建立的宋国,但对于中原恐怕也谈不上什么影响,毕竟在实用主义的情况下,拳头不够大,讲话是没什么的人听的。
第2个回答  2021-11-25
华夏承继的是道文明,道是道德也是道理。道理里面有个礼,包括了礼制。道文明在法天法地,自然遵循着天地的礼制而行事。天地礼制中,天系与人系有各自的权力范畴。龙系有过为龙汉的汉背书时代,天府有过背书华阳的时代,夏商的人皇级曾为天授。但是天系从没持有过,主导华夏人族具体事物权的法理。华夏的统治者,敢以莫须有的天系来统治国家,就违了道德与道理及礼制的准则,会与其所行的道文明理念,发生冲突,所以这地自然就不会成为宗教国家。
………此地先为龙的传人,后来定义变成神都是华夏的先祖。大洪水并没有荡尽此地传承,所以这地的信息是透明的。信息透明,加上道文明的事实求是,所以到了周称天子之时,人家是天子级就绝不说自己是人皇级。天子级,就是把这事情已挑明了,自此后道比神大,华夏的朝代从称天子之后,连天系为体制的背书,也不会再持有了,人道的事人作主的人本文明,自此正式启动,那就更没有宗教统领社会的一说了。
………别人的神话那是宗教,而华夏的神话是天系主导物质世界时代的历史,正信之下,才能杜绝伪信的衍生。彼此走过的路程不同,于是定义人与神的关系不同。别人是神高高在上,定义的是羔羊;我们持有的是神由人做,所有神系的神,都是华夏的先祖。这就是中国,不会成为宗教国家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18-01-02
中国一直以来是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国家权利集中在帝王手中,不允许有宗教领袖危害一统的国家。同时,中国统治者尊儒,形成了民众的爱国情怀
第4个回答  2018-01-02
简单来说把,发大水的时候西方是诺亚方舟,指望上帝告诉一个先知让他救人,中国就不一样了,治水吧,老子不行儿子继续治,再想想天上有很多太阳,西方还是在指望上帝来救赎,中国这边啊,来个后羿给他一梭子再说。你要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不是能随便能说的出口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