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有几类问题

如题所述

无领导小组讨论是2017省公务员联考面试的一种常见面试形式,它是指由一组应试者组成一个临时工作小组,讨论给定的问题,并做出决策。
一、选择类问题
1·考察能力
选择类问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说服力等。此类题目目标明确、而难题尖锐,要求考生观点鲜明、逻辑严密,因此,考生稳重内敛、中正平和、灵活应变、敢于担当、勇于牺牲的个体素质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对考官的评判及竞争对手的接受产生重要的影响。
根据选择选项的数量,选择类题目可以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单项选择分二选一和多选一两种。公务员面试主要考核二选一这一形式。这一类的问题对于每个有点文化水平的考生而言,不但通俗易懂,而且能够引起充分的辩论;另外对于考官而言,这类题目不但在编制的时候比较简单方便,而且此类题目在评价考生方面也是比较有效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种类型的题目的两种备选答案一定要有同等程度的利弊,不能是其中一个答案比另一个答案有很明显的选择性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让考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认真地选出答案,并且给出自己的依据和观点。
多项选择是让考生在多种备选答案中选择其中有效的几种或对备选答案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实质、抓住问题本质方面的能力。设计题目时,备选答案要尽可能合理、周全,答案之间是并列的关系。虽然对考官来说,设计此类问题要比开放式问题和两难问题有难度,但对于评价考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和人格特点则比较有利。
2·思路点拨
【例如】某市政府准备实施为民工办实事工程 , 采取以下几个措施,请选择你觉得比较重要的,说明理由。
A. 解决农村30万村民饮水问题
B. 为民工提供廉租房
C. 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就业培训
D. 增加11.2万就业岗位,其中5000多公益性岗位
E. 取消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课本费
对到城市务工的民工来说,找到工作是第一位的,选C还是选D呢?C选项是让民工有一技之长,好在城市找到工作;D选项是增加就业岗位,让民工容易找到工作。好像D选项好一点,其实不然。增加11.2万就业岗位大多数是针对本市市民,其中的5000多公益性岗位又是针对本市下岗的大龄职工,所以D 选项对民工的工作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因此第一项应该选择C。民工找到工作,解决了工作的问题之后,第二个要考虑的是怎么住的问题。民工的收入通常不高,而城市的住房价格又相对较贵,所以很多民工即便找到了工作,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住,实际上也很难在城市中生存下来,因此第二项应该选择B,为民工提供廉租房。第三个应该选择A选项,解决农村30万村民饮水问题,就解决了民工的后顾之忧。课本费用相对较低,所以是否取消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课本费对民工的影响不会很大,所以E选项应该排在最后。
2017年省公务员联考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常见选择类问题的特点就是无论选择哪个答案都不会错,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选哪个答案都要有自己的观点,还需要很有说服力的理由,这样的话就对考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类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查出考生的素质和能力。
二、排序类问题
1·测评要素
排序类问题考查的测评要素比较多,涵盖组织协调能力、逻辑分析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影响力、应变能力、团队精神,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社会知识和管理知识等,其中,分析问题实质、抓住问题本质是考查重点。在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各级公务员的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这类题目是最常见的考查类型。
2·题型介绍
根据排序范围要求,排序类题可以分为部分排序类和全部排序。
1)、部分排序
部分排序是建立在选择类问题的基础上的,选择类之选择不排序,排序类则不仅仅要选择,还需要将选择项以合理的顺序进行排列。
2)、全部排序
全部排序是指将题目中给出的备选答案全部排列。一般而言,题目要求的时间短,任务重,所以,想合理有效排序最好事先想一个简单实用的原则。
3·思路点拨
对于排序问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把选项进行归纳,找出所有选项的类别;二是找到排序的依据或原则。
考生首先要把题目中七项素质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分析出七项素质之间的关系:
选项(1)是谈“德”;
选项(2)是谈“能”;
选项(3)、(5)是工作态度问题,(3)可概括为“虚心好学”,(5)可概括为“勤奋”,可一起划归“勤”的范畴。另外,“要树立边工作边学习的认识”一项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积极的工作态度”的一种;
选项(4)、(6)、(7)是讲“人际关系能力”,其中(4)项可以包括(6)、(7)两项。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题目中的七项可以归纳为四类问题。考生在选择时,便可从四类选项中进行选择,避免选择本质内容一样的选项。
归类后,就涉及到选择和排序的标准和原则问题。标准和原则的选择不是惟一的,但对考生来说,比较好把握的是按公务员绩效考核标准“德能勤绩廉”的排列顺序来进行选择排序。就本题来说,“德”可以选(1),“能”可以选(2),“勤”可以选(5)。因为公务员绩效考核标准是“国家标准”,选择这个标准和原则,可以说是占据了理论的高点,考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时将占有很大的优势。
当然,无领导小组讨论没有标准的答案,也可做出别的选择。例如,有的排序如下:(1)加强品德修养,(3)要树立边工作边学习的认识,(4)具备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给出的理由为:公务员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品德比能力重要,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意识也比能力重要,因为意识是指导人的行为的;人际关系是任何一个行业所必须重视的,尤其是公务员职业。
考生在实际讨论当中,无论如何选择,一定要始终坚持在一定标准的讨论下来组织发言。
2017年省公务员联考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排序类问题和选择类问题一样,没有标准答案,无论考生做出怎样的选择,只要理由充分、论述有理就有立足之地。但是,相对其他题型排序类问题信息量较大,所以,考生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分清主次先后、轻重缓急。
三、开放式问题
所谓开放式问题,就是说没有预设的选项,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理解、自由想象。而开放式问题,是指其答案的范围比较宽泛,考生可以从多角度回答的问题。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开放式问题又可以分为给定材料的开放式问题及未给定材料的开放式问题。给定材料的开放式问题,顾名思义,是指题目之前会附带有大量的材料,题目的命制会以材料为背景,试题的作答需要考生从材料中去搜寻、提炼答案;而未给定材料的开放式问题,则指试题中并未附有相应的文字资料,大多数以一句话的形式进行设问,往往需要考生发挥更广泛的想象力,自由寻找答案。
1·考察能力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思考问题是否全面、是否有针对性,思路是否清晰,是否有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2·答题技巧
对于考生来说,开放式问题的特点就是没有固定的参考答案,而且回答者容易产生共鸣,考生之间也不容易因为以上问题产生过多的争辩。因此,考生回答此类题型时应重点注意参考答案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还要注意思路清晰,逻辑合理,在此基础上,可以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对于这一题型,首先要对试题材料的性质和考点进行清晰的定位。对试题材料性质的定位主要是确定试题的材料是积极类的社会现象、消极类的社会现象还是辩证类的社会现象;对于考点的定位主要是确定试题的材料与我们政府的那些大政方针是相关的,最重要的参考材料是十七大报告和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其次,试题的性质和考点定位之后,要全面分析,只有分析全面了,我们的答案才会全面。下面从四个例题讲解开放式问题的解答思路与技巧。
【例题1】如何理解幸福感(幸福指数)?
3·思路点拨
幸福感是人们超越了物质享受的更广泛的正向主观感受。幸福指数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客观指标数值,是社会良性、健康运行的指标,也是社会心理的综合指标以及衡量社会效益的重要尺度。科学地监测幸福指数,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发展经济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手段。看一个社会发展和谐与否,不能仅看经济增长,更应该关注社会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增长状况。
2).经济总量因素是提升幸福感的基础。
3).居民收入因素是提升幸福感的关键。
4).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提升幸福感的动力。
5).社会是提升幸福感的重点。
6).政治民主是提升幸福感的条件。
7).而个人的健康状况、财富、社会关系、婚姻状况等则是影响幸福感的微观因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