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高蟾,为何被当时的文人称为“诗坛上的罪人”?

如题所述

高蟾,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约 唐僖宗 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 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 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

[唐](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 唐僖宗 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 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 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 如花命如花”句。与郎中 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马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 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 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高蟾的诗在《 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全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这和 曹邺、 刘驾、 邵谒等以 五言古诗为主者不同,是又一种创作倾向。

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 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 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

唐代诗人。河朔( 山西河北北部)人。生卒年不详。本为 寒士, “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亦不受。”(《 唐才子传》)累举不第,历时10年,曾怨而作诗道:“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 《下第出春明门》)又曾题诗省墙间:“阳春发处无恨蒂,凭仗东风分外(一作‘次第’)吹”( 《春》之一)。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中进士。 唐昭宗乾宁年间,官至御史中丞。

与郑谷、 贯休友善,郑谷有 《高蟾先辈以诗笔相示抒成寄酬》诗,贯休有 《避地寄高蟾》诗。高蟾工五、七言律绝,多写感事愤世、嗟老伤怀的悲慨,较好的有《金陵望晚》、 《晚思》、《途中除夕》等。

其压卷之作是揭露抨击晚唐科举的《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 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高蟾诗》1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26

高蟾,(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唐代诗人。河朔(山西河北北部)人。生卒年不详。本为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亦不受。”(《唐才子传》)累举不第,历时10年,曾怨而作诗道:“曾和秋雨驱愁入,却向春风领恨回。”(《下第出春明门》)又曾题诗省墙间:“阳春发处无恨蒂,凭仗东风分外(一作‘次第’)吹”(《春》之一)。唐僖宗乾符三年(876)中进士。唐昭宗乾宁年间,官至御史中丞。与郑谷、贯休友善,郑谷有《高蟾先辈以诗笔相示抒成寄酬》诗,贯休有《避地寄高蟾》诗。高蟾工五、七言律绝,多写感事愤世、嗟老伤怀的悲慨,较好的有《金陵晚望》、《晚思》、《途中除夕》等。其压卷之作是揭露抨击晚唐科举的《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高蟾诗》1卷。 《全唐诗》卷668亦将其诗编为1卷。

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大多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这和曹邺、刘驾、邵谒等以五言古诗为主者不同,又是一种创作倾向。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

第2个回答  2019-09-30
因为他写的诗在当时的诗人眼中一点也不好,严重的影响了诗人的声誉
第3个回答  2019-09-30
因为写的诗词都不太好吧,被别人批判了吧我觉得是这样
第4个回答  2019-09-30
应该是他所作的诗带有一定韵味是当时诗人所不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