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孩子如何教育

如题所述

1当孩子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比如说: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后,不愿意做额外的作业;好词好句的摘抄,老师不硬性规定,自己就懒得去做,存在着“惰性”。

孩子年龄小,许多事情的利害尚不知晓,不太懂得学习的意义,不愿意在课本知识上多下功夫。所以,需要老师家长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压力,而不能听凭学生完全自由行事。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尽量从正面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当孩子不想做难一点的题目

三年级后,我们发现考试不是仅仅考课内知识了,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在课外要大量地汲取知识,来补充课内所学。

孩子面对难题不自信,害怕,根本原因是没有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方法,所以对课堂上老师传授的方法更要认真听。

让孩子体验成功,逐步养成探索精神。在家辅导孩子的时候,不要将答案完全告诉孩子,要有意识地将题目分成几个步骤进行,这样可以降低难度。让孩子一步步完成,及时肯定他的成功,让他产生满足感。

如此,伴随着孩子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慢慢会对难题消除恐惧感。

3当孩子读书的质量不高

建议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阅读 。可以为孩子购买、订阅合适的图书报刊,创建一个阅读环境,全家一起养成看书读报的习惯。要注意的是,书最好不要订得过多,书要少而精。

家长可以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共同讨论书中的问题,并指导孩子做读书笔记和好词好句摘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1家长要怎样教育三年级孩子
1.最重要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的行为很多都是父母那的反映。家长的品行端正,耳濡目染出来的孩子肯定是端正的。

2.要用于管教,及时管教。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要及时纠正。纠正绝对不是带着情绪去打骂孩子。而是给他定规矩,讲究原则,让他知道什么不该做,做了有什么后果。管教他不是为他不犯错误,而是让他知道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3.正向的鼓励要好于管教。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要让孩子对他做的事情感到有成就感,这样能有利于培养他的自信。

4.讲究平等、民主。蹲下身来,和孩子交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谈心,引导孩子分清是非,做正确的事,改正缺点。

2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孩子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2、自控力不强

从三年级开始,孩子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3、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孩子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
第2个回答  2020-09-20
一、孩子在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变化明显。

  孩子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对外界的人和事有了明显的关注度和一定的理解能力。

  因此,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二、孩子从儿童成长为少年,逐渐有主见,对于大人的意见,更多时候,不一定是听话照做,而是会思考,甚至会反驳,为何我要这样,你就不需要这样。

  这个时候,大人的言行举止,尤为重要,要注意言传身教的影响,同时,这个时期,也是让孩子对自己产生感情崇拜的关键时刻。

  三、孩子的情感发展由易变性向稳定性过渡。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孩子或许不再和你聊天或者随便什么都说,所以,要多点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停下手上做的事情,专注的看着孩子,聊天。对孩子情绪的宣泄要重视,找出因由,尽量解决。

  四、孩子需要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

  孩子的作业,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抄写和复制,更多时候,需要动脑去思考。要培养孩子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避免孩子只是应付式的完成作业。

  最后,孩子的转变有的或者已经被我们重视了,有的刚刚感觉到,有的还没有关注到,所以,家长要做个有心的人,了解孩子所处的这个特殊时期的特点,再能结合孩子的特点给予帮助和教育,帮助孩子顺利的从爸妈要我上学,转变成我要上学的积极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