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是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抒发情感的?

如题所述

儿童的回忆的手法来回忆他美好的生活,向往。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引发后两句书写的思忆之情,思念家中小儿此时可能还在挑灯夜戏,挑逗斗蟀。孤独之时幻想天伦之情,萧索之景催发想念嬉耍之乐。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衬,构思神妙。

全诗四句中一、二句写所见实景:叶落声寒,水动风凉;三、四句写引发想象:黑夜明灯,童观蟋斗。所见所闻,或明或暗,虚实相映。满耳秋声,满目秋夜,满怀乡情。实中有虚,寓虚于实,言寥寥而意无尽。

扩展资料:

原文:

《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8-22
结尾两句诗人写了,挑灯夜战做处置,就是用这种儿童的回忆的手法来回忆他美好的生活,向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08
结尾两句诗人写了,挑灯夜战做处置,就是用这种儿童的回忆的手法来回忆他美好的生活,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