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杜牧被称为巨人?

如题所述

杜牧本是黄州刺史,边境打仗,跟他没半毛钱关系,偏偏这是他的志向所在,他表现出强烈的关心,他给李回(这时李回已经入相)写信,希望自己能去边境指挥作战,战事当前,他说自己的长处在于“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生得失。”方面有长处(《上李中丞书》),希望李回能“召至堂下,从与之语。”

另一位宰相崔珙也收到了杜牧的信,一听说有仗打,杜牧也不说自己身体不好了,他信中说“齿发甚壮,志尚未衰”,我身体还不错,让我来!

但无论他如何积极,当时真正的当权者是李德裕,雄才大略的李德裕是不会让他插手的,你是一个有着深深烙印的“牛党”之人,李德裕自信力满满。

外患未去,内乱又生,泽潞节度使刘从谏病故,他学河溯三镇,让侄子刘稹继任,其实河溯就是这样乱起来的,强力的李德裕当然不会置之不理,他决定坚决用兵,杜牧也非常赞成,他认为这是极力维护正统的大事。

这一点,杜牧的观点与李德裕完全一致,当得知消息后,不在其位的杜牧立即写成《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为李德裕出谋划策,信很长,我们不再转录,后来李德裕的用兵策略与杜牧的总策略基本一致。

但这并不代表李德裕采纳了杜牧的看法,因为李德裕本来就是个善于用兵的人,他是个性格决断的人,不是我党之人,你文章写得越好,我越是不看!白居易就是例子,李德裕知道白居易的才华,家中也放有大量白居易投来的诗文,但他就是不看,理由他跟刘禹锡说了:“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不用看。这是题外话,有机会再说。

(晚唐边疆各族形势图)
回鹘之乱顺利平定,泽潞之叛顺利荡平,杜牧应当没有收到李德裕的回音,但众所周知,在用兵平叛方略方面,他跟李德裕相同,都是强硬派,国家又安定了下来,他心情总是很好的,他心里只有国家,不论是谁执政。

为啥能与杜甫并称

杜牧的诗坛地位高,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写得好,或者再找不出更好的诗人,更重要的原因,还有他的人格魅力,上面已经大略说了他的人品,他在黄州还写过一首诗,也足证他人格的高洁,就是《郡斋独酌》,这首诗写于黄州,是他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总结,喝着小酒,盘点人生的一首诗。

诗很长,五七言杂陈,内容是感时伤事,忧国忧民,文字气骨遒劲,内容也丰富,但也不必全录,有兴趣朋友可以找来一读。这首诗名气也不大,流传也不广(主要是太长),但其中的一些句子,实在有理由让我们在评价杜牧时提起这首诗,个别诗句,算是杜牧人格的注脚。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开篇就说身体,他其实是对身体很在意的。杜牧的身体不好,前年时,白发在头顶还是星星点点,到今年时,已经联成一片。总之光阴如梭,岁月如流,青春不在了。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自己所在的大唐,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国度啊,在这里,足够让一个人施展才略。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但是一个人在整个棋局之中,又是多么渺小啊。

(曾经的大唐)
紧接着,他怀念李光颜,对他的东征西讨战功赫赫极尽赞美;他欣赏朱处士,对他的德才识见异常敬慕;他也怀念裴度……其实,他怀念所有建功立业的先辈,这些只是他罗列出来的人物罢了。

往往自抚己,泪下神苍茫。御史诏分洛,举趾何猖狂。接着他就是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前半生,反思自己的“青楼薄幸名”,他对过去抱着无尽的愧悔。这是杜牧的伟大之外,能把自己搬上手术台的人,人品都不错,有反思能力的人,历史地位是他自己抬上去的,其他诗人可能也自悔自愧,但杜牧写出来,留下来。

紧接着,他又说:“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这话是不是有点眼熟,对,杜甫说“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牧跟他何其相似。他们都希望遇到好的皇帝,也期望自己能在辅佐名君的人生里建功立业。但是,没办法,他的命运跟杜甫差不了多少,有壮志而未得其时,于是结局他无可奈何地写道:孤吟志在此,自亦笔荒唐。

唉!一声叹息!如此宽宏博大的志向,哪里是一个小小的黄州刺史能够实现的。

(一心“致君尧舜上”的杜甫)
不能实现归不能实现,但这样的诗,足见一个诗人的满腔爱国热忱,“老杜”的地位自不待说,倘使杜牧没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他“小杜”的名声就无法成就,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境界足够高,他才被推到与“老杜”并称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2
诗人称号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人物评价

  叶奕苞:牧之书蒲洒流逸,深得六朝人风韵,宗伯(董其昌)云:颜、柳以后,若温飞卿,杜牧之,亦名家也。

  刘克庄云:“牧于律中常寓少拗峭,以矫时弊。”(《后村诗话》)

  杨慎:(杜牧)诗豪而艳、宕而丽,于律诗中特寓拗峭,以矫时弊。

  赵翼《欧北诗话》说:自中唐以后,律诗盛行,竞讲声病,故多音节和谐,风调圆美。杜牧之恐流于弱,特创豪宕波峭一派,以力矫其弊。山谷因之,亦务为峭拔,不肯随俗为波靡,此其一生命意所在也。

  陆游:勋业文章意已阑,暮年不足是看山。江南寺寺楼堪倚,安得身如杜牧闲。

  杨万里: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万户比千诗。

  姜夔《扬州慢》:杜郎俊赏、豆范词工,和《琵琶仙》:十里扬州,三生杜牧,以及《鹤鸽天.十六夜出》: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成就综述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杜牧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七律《早雁》用比兴托物的手法,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轶事典故
  游玩轶事

  按照惯例,新科进士要到曲江游玩。曲江是当时最热闹的场所,尤其在春天更是摩肩接踵。晚唐诗人姚合曾大发感慨,赋诗说:“江头数顷杏花开,车马争先尽此来。欲待无人连夜看,黄昏树树满尘埃。

  这时的杜牧顾盼生辉,一举手一投足都“才”情万种。他们一行三五人来到曲江寺院,正巧碰见一位打坐的僧人,便攀谈起来。僧人问杜牧姓名,杜牧得意地报上大名,心想“天下谁人不识我”,以为僧人会大吃一惊,露出“追星族”的狂热。谁知僧人面色平静,木然不知,这让杜牧分外失落,很是惆怅,遂现场赋诗一首云:“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时芳。老僧都未知名姓,始觉空门气味长。”

  杜秋娘诗

  小杜另一首与歌女有关诗歌为杜牧博得了盛名,这就是《杜秋娘诗》。杜秋娘本是金陵美女,妩媚动人,能歌善舞,能联诗作曲,十五岁时,一曲《金缕衣》就俘虏了镇海节度使李锜: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锜听后,将之收为小妾,让她度过一段甜蜜时光。后来李锜起兵对抗朝廷,兵败被杀,杜秋娘作为罪臣家眷被送入后宫为奴,继续充当歌舞姬。杜秋娘再以这一曲《金缕衣》俘虏了年轻的唐宪宗,被封为秋妃。杜秋娘虽然总是唱同一首歌,但智商很高,经常不着痕迹地参与军国大事,甚得宪宗皇帝宠信。后来宰相李吉甫劝唐宪宗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宪宗皇帝自豪地说我有一秋妃足矣。穆宗皇帝即位后,还任命杜秋娘为皇子李凑的保姆。也正是这一任命,让她卷入权力的角逐中。李凑失势被废,杜秋娘也被撵回老家。

  到金陵出差的小杜,看见曾经光彩照人的杜秋娘如今又老又穷,便提笔写下了《杜秋娘诗》。这首诗当时脍炙人口,传唱大江南北,可能是因为大家对这个风云一时的歌女太熟悉了。李商隐与小杜结识后,共写过两首给杜牧,一首自谦“高楼风雨敢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称颂“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另一首起句就是“杜牧司勋字牧之,清秋一首《杜秋诗》”,可见“小李”也认为这首诗为“小杜”的代表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7
杜牧本是黄州刺史,边境打仗,跟他没半毛钱关系,偏偏这是他的志向所在,他表现出强烈的关心,他给李回(这时李回已经入相)写信,希望自己能去边境指挥作战,战事当前,他说自己的长处在于“于治乱兴亡之迹,财赋甲兵之事,地形之险易远近,古人之长生得失。”方面有长处(《上李中丞书》),希望李回能“召至堂下,从与之语。”
另一位宰相崔珙也收到了杜牧的信,一听说有仗打,杜牧也不说自己身体不好了,他信中说“齿发甚壮,志尚未衰”,我身体还不错,让我来!
但无论他如何积极,当时真正的当权者是李德裕,雄才大略的李德裕是不会让他插手的,你是一个有着深深烙印的“牛党”之人,李德裕自信力满满。
外患未去,内乱又生,泽潞节度使刘从谏病故,他学河溯三镇,让侄子刘稹继任,其实河溯就是这样乱起来的,强力的李德裕当然不会置之不理,他决定坚决用兵,杜牧也非常赞成,他认为这是极力维护正统的大事。
这一点,杜牧的观点与李德裕完全一致,当得知消息后,不在其位的杜牧立即写成《上李司徒相公论用兵书》,为李德裕出谋划策,信很长,我们不再转录,后来李德裕的用兵策略与杜牧的总策略基本一致。
但这并不代表李德裕采纳了杜牧的看法,因为李德裕本来就是个善于用兵的人,他是个性格决断的人,不是我党之人,你文章写得越好,我越是不看!白居易就是例子,李德裕知道白居易的才华,家中也放有大量白居易投来的诗文,但他就是不看,理由他跟刘禹锡说了:“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他的文章写得太好了,不用看。这是题外话,有机会再说。
第3个回答  2020-11-18
杜牧是唐朝的大诗人,写下了很多著名的诗歌,他确实被认为是文坛的巨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