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本得一女子告密,但为何却不重视防备?

如题所述

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向李渊告发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嫔妃有奸情,并告发李建成密谋杀害自己。此时,与李建成关系交好的张婕妤听闻后,立马告知李建成。

通过这件事,李建成是能够推测这是李世民对自己的反击,自己这个算无遗策的弟弟之后也会留有后手等着自己。既然如此,他为何没有做好防范呢?我们这里好好分析一下。

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

李建成是要比李元吉经验丰富多的,从李元吉这句话当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就连李元吉都看出了逆来顺受的李世民突然发难,背后肯定隐藏惊天阴谋,而李建成不会没有看出来。

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而李建成坚持选择入朝,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备好了兵马,哪怕是入朝也不会遇到什么意外。他发现了危险,但是他因为有些自信,忽视了危险,加上对李世民为人估计不深,不相信他敢直接政变,这为他后来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而他当时想搞明白朝中当时局势,也不得不入朝。而准备我们也不能说没有,他还是带了兵的。


当然,搞明白朝中局势是原因之一,李建成非要入朝,还有其他原因。李建成毕竟是一个政治家,他既然愿意冒着风险上朝,就说明他肯定还有所图,目的还或许不止一个,而他为了完成这些个目的甘愿承受风险。

李建成其实也算是一个爱惜名节的人,要不在早前李元吉劝他暗杀李世民之时,他就该同意了。李世民说他和李渊的后宫有染,如果此时李建成没有上朝或者是直接发生叛乱,即使叛乱成功了,那么这个祸乱后宫的大帽子也会一直扣在他的头上。他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所以他决定上朝。

今天自己上朝的这段路有人设下埋伏,这件事李建成也不是没有考虑到,但是他没有想到李世民会如此大胆。虽然政变在历史上很常见,但是嚣张到这种程度的,可是绝无仅有。他觉得李渊是偏爱自己的,有自己的父亲主持公道,李世民不敢拿自己怎么样。

世民命卜之,幕僚张公谨自外来,取龟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计。

其实,别说李建成没有想到,就连李世民自己定下这条计策之后都是有些含糊,说明他也是突然下决定的,心里也很慌。他之所以占卜,就是希望给予自己一些心理安慰。如果没有张公谨助推,那么李世民看卦象不好,说不定会更改计划。


毕竟玄武门之变是没有退路的,如果失败了,那么所有人的生命都会葬送。好在李世民够果决,部下够坚定,玄武门之变才能够真正落实。李世民兵行险招,大家都觉得他没有这么大胆,他就利用这点来完成自己的布局。

除了这些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比较关键,那就是玄武门的禁军总领常何是李建成的亲信和幕僚,李建成对他非常信任。太子怎么都不会想到,这位禁军总领此时早已被李世民策反。

综合来说,李建成失败的核心原因是因为他对自己还是比较自信,加上李世民出其不意,这让他占据优势的情况下被李世民干掉。如果他能听弟弟李元吉的话,那么或许历史将会就此改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玄武门之变改变李唐王朝的命运,由李渊钦定的太子李建成没有能够坐上皇位,反而是让秦王李世民得到机会,他不仅通过这次政变把自己最大的对手李建成给除掉,还趁着这个机会把李渊也给赶下来,自己当皇帝。

李世民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君主,把大唐推向盛世中,可这件事也成为他永远都无法抹去的污点,毕竟是杀死自己的兄弟,逼自己父亲退位,后来李世民一直对这件事非常敏感,想用各种方法来美化自己。

其实玄武门之变,李建成并非是那么被动,首先他在宫里有着很大的势力,况且他身为太子,自己的府中是有三千多的卫队,李世民虽然在朝中掌握军多年,但他当时手里没有什么军队,朝中的大臣基本上就是在他们两个阵营里面来回游走,李建成这边的支持者也不少。

这场政变爆发得很突然,李建成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杀掉,他的手下反应过来之后,再赶过来就已经晚了。李世民能够完成政变,主要是他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

(李建成剧照)

李建成到死前才知道这件事,不过这个消息之前就有人告诉过他,李世民再厉害,策划这么大一场行动也不可能一点消息都不露的,当时李渊宫里有一个张婕妤,她就和李建成的关系十分密切,她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立马就报告给李建成。

按理说这个消息非常关键,李建成也应该想到自己的弟弟会对自己下手,可他为何就没有做防备呢?

其实当时李建成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更多的应该是疑惑,他对李世民那边的势力非常了解,可在宫城里面发动这么大一场军事叛乱,李世民做得到吗?

当时李渊是可以掌握长安城的,皇城的防备也非常严密,为了限制自己的几个儿子,李渊把这些藩王的军权都给削除,李世民虽然长期带着军队在外面征战,可他只有临时的用兵权,这些军队并非是一直掌握在他手里的。

直属他的部队就没有多少人,以他这点兵力,在长安城内能闹出什么动静呢?李建成根本不相信他能成事,更不用说把皇宫给控制住,这是他没有做准备的主要因素。

确实,李世民能够成功,还真的是有一些运气因素,他早早就带人去控制宫城,并且还和禁军有着联系,一部分禁军已经投靠他,这才能让他这么快就控制住皇宫。在控制住皇城后,他才能对李建成下手,还有一点也很关键,李建成这个人不是一个狠得下心做事的人家伙。

(李世民剧照)

他手下有个谋臣,就是后来著名的魏征,魏征很早就已经看出秦王的威胁,他多次劝李建成提前下手,尽早把秦王给杀掉,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位置,可李建成就是没有听他的,这才不断错失机会,给李世民反扑的可能。

魏征可是他最信任的谋士,连他的劝阻李建成都没有接受,更不用说这个突然的消息。他在没有分辨出消息是否可靠之前,是不可能接受的。不管怎么说,这次他确实是大意,根本没有想到李世民能够提前就把皇宫控制住,并且还把李渊也给控制住,他还以为真的是父亲叫自己进宫的。

从这次政变,我们也能看出李建成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想成大事就必须要心狠,他有这么多机会对李世民下手,自己却一再错过。

李世民则是抓住这为数不多的机会一击致命,俩人的差距一下子就显现出来。况且在执行力和判断力方面,他们俩人也有着很大的差距,从李世民这次策划政变的过程来看,他处理得干净利落,还冒险赌这一把,我相信要是俩人换过来,李建成是无论如何都策划不出这样的事情,他最终失败也是很正常的。

第2个回答  2020-09-19

 首先跟当时李建成当时的盲目自大有一定的关系,毕竟李建成那个时候的实力从各方面来说都是略胜李世民一些的。无论是手中掌握的军队,还是朝廷当中向着他的官员都是比李世民多的,所以李建成打心底就觉得李世民不可能面对面的和他硬刚。

其次就是当时的李渊多少是有点偏向李建成,李建成觉得一旦李世民谋划这个事情,肯定会被自己的父皇所察觉的。

在他看来毕竟整个皇城的控制还是掌握在李渊的手中的,但是他忽略掉了一点,他父亲手中的权力其实并没有那么大,线人的覆盖范围也没有那么广。要不然怎么可能最后才知道这个事情,要不是尉迟恭冲到大殿里跟他挑明,我估计他还会被蒙在鼓里一段时间。

不仅如此,李建成觉得李世民也没有这个胆子敢在玄武门这个地方对他动手。毕竟他是当朝的太子,一旦事情败露的话,有可能他前期所有的努力都会功亏一篑,而且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他是不可能做这种没有把握的事情的。

除此之外,自己这次进京面见李渊也并不是说一个人单枪匹马,也是带着一部分军队过去的。所以一旦发生冲突,他的这些军队完全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来保护他的安全。但是殊不知他所带的这些人在李世民的精锐面前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最后导致自己被杀,好好的皇帝的位置让给了李世民。

第3个回答  2020-06-27
因为李建成生性多疑,并不相信一个来路不明的女子的告密,所以并没有重视这件事情。
第4个回答  2020-06-27
因为那个时候的李建成对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兵力和人力有着非常大的自信,所以区区一名女子的告诫,并不能让他对此事重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