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为什么改名西安?名字是被谁改的?

如题所述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朝最多的一个城市。不过很多人都觉得长安的名称要比西安好听,为什么后来长安要改为西安呢?实际上,长安这个地方在历史上有很多种称呼,西安也只是在明朝才第一次出现了这样的叫法。长安寓意长治久安,据说是汉高祖迁都时取得名称,此后就一直沿用,那为何到了明朝就把长安改了个叫法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与雅典、开罗、罗马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长安毫无疑问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比起其他城市来说,长安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城。它不仅有十三朝古都的光环,更是位列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它也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城市。
那么,明明长安名声在外,并且拥有众多光环,为什么却不保留它的名讳,反而被改名为西安呢?谁把它的名字给改了呢?
早在西周初年,周文王就曾在这里设置了丰京。后来周武王再建镐京,历史上称为丰镐。汉高祖刘邦即位之后,正式设置了长安县。等未央宫建成之后,刘邦便将国都迁到了长安县,并以长治久安为意,正式把都城取名为长安城。
历史上,长安这个名字,从来没有消失过。由于长安只是一个县名,虽然各个朝代对都城区域的称谓并不相同,但长安县始终是存在的。
比如唐朝时期,唐玄宗就把长安县所在的雍州改名为京兆府,而京兆府实际上是管辖了包括长安在内的二十二个县。
也就是说,长安实际上是一个京城下级行政单位。而在历朝历代中,管辖长安的上级单位,名称一直都在发生变化。
比如在汉朝,长安城所在区域被叫做京兆尹;在晋朝时则被叫做京兆郡;等到了元朝时,则又被改名为奉元路。
说起来,元朝的时候,先前还不叫奉元路,叫安西路。忽必烈的第三个儿子忙哥住在那儿,被封为安西王。后来,安西王造反,因此这个安西王被撤了,才改名为奉元路。
后来,朱元璋的大将徐达率军拿下奉元路的时候,把奉元路改名为西安府,这样西安这个名字,才第一次出现。
徐达之所以改这个名字,应该既是借鉴了原先安西的名字,同时又有希望西边保持长治久安的意思。
也就是说,西安这个名字的出现,是因为长安县上面的行政单位改了名字,最后取代了长安名字的缘故。
朱元璋建国后,曾一度想把都城迁到西安。在朱元璋的眼中,长安一直都是他迁都的首选城市,是他理想的迁都地点。
在朱元璋看来,长安是多个朝代的古都,就文化底蕴来说,完全能匹配大明王朝的气质。同时,长安地处中原的中西部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有山川之险峻,是王气之所在。
因此,朱元璋早早便派人在长安修筑起了工程浩大的城墙,甚至还派出了皇太子朱标亲自考察西安,也算是为迁都做足了准备。
如果朱元璋迁都成功,那么,西安这个名字,或许又改回长安了。毕竟,皇帝都喜欢长治久安,哪有说自己都城是西边安定的意思。
不过,由于皇太子朱标在回来之后不久便去世了,朱元璋迁都的计划便被一再搁浅,一直到他死去,这个迁都计划都没有被实施。
等到朱棣登基之后,由于退回草原的蒙古人依然对明朝有很大的威胁,最终朱棣决定迁都北平。在加上北平又是他的潜邸。所以他把都城迁到那里,改北平为北京(相对于南京而言。毕竟南京是他老爹定都的地方。)
这样一来,西安就失去了改回名字,并成为十四朝都城的机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