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是什么意思

“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是什么意思

万物经过冬天冰雪的洗礼已经很干净清明了,万物开始复苏,春天来了。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历书》中记有“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与春节、上元、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合称为中华民族的“时年八节”。

清明节又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合称“三大冥节”,与祭祀亡灵鬼神有关。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百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有文字记载的清明节历史已经二千五百多年了。


扩展资料

在古代,清明节之前还有上巳节和寒食节。由于上巳、寒食、清明三个节日相近,彼此的习俗便互相渗透、重叠,渐渐地变成不再有明显的划分,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清明节。

民间有俗语,“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见轩辕。”上巳节原本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纪念节日,定在每年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之后固定在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在三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已在盛行,主要内容就是“祭亡扫墓”、“春日沐浴”、“水边饮宴”和“踏青游春”,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古代的“祓除畔浴”就是在春日里水边沐浴以祛病消灾。农历三月初,大地一派生机,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一片春意盎然。人们在扫墓之余,就在郊外聚会、游春、踏青、植树、放风筝、荡秋千等,古代的人们还会在这一天结伴去泉水边溪水边洗头洗脚,以求祛病消灾。

古代典籍《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在《论语》中也有:“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