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轻轨工程筹建史

如题所述

1、1988年10月,重庆市政府领导在重庆钢铁公司宣布将尽快建设重庆地铁、轻轨,解决钢城乘车难矛盾。
  2、1988年11月,重庆市建委、市公用局、市规划局组建重庆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与预可行性研究工作组,由重庆市公用事业设计研究所、市规划局总工办、市建委规设处组织开展工作。
  3、1989年2月,重庆市政府成立重庆市轨道交通筹建工作小组,由市建委、市计委、市科委、市公用局、市规划局有关成员组成。
  4、1989年4月,重庆市建委组织进行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论证会,通过全市地铁、轻轨、空中客车线网规划。
  5、1989年10月,重庆市政府赴日考察,选择了适应重庆特点的胶轮高架轻轨,并以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贷款为目标开展工作。
  6、1989年12月,日本朝阳贸易株式会社、日立公司、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等专家来渝,在重庆市建委同公用局、规划局专家进行技术交流。
  7、1990年2月,重庆市政府成立轨道交通筹建领导小组,常设事业性质的办事机构为轨道交通筹建办公室。
  8、1990年4月,重庆市建委、市公用局、市规划局等单位组织专家考察团,赴日对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进行技术考察,并与日本相关技术、经济机构洽谈利用日元贷款进行高架轻轨工程建设的渠道、程序。
  9、1990年6月,重庆市政府通过国家科委向日本政府提出利用日本政府赠款进行高架轻轨线路可行性调查的申请。
  10、1990年7月,重庆市轨道交通筹建领导小组在渝中区望江楼地下会议厅召开情况介绍会,向重庆市委、市府、市人大、市政协、市顾委和市级各相关区、委、办、局详细介绍了全市轨道交通规划和选定的几种轨道交通方式,广泛征求意见。
  11、1990年8月,重庆市规划局根据客流和沿江地质情况,提出将原朝天门~新山村高架轻轨线起点站调整到较场口,从而形成今天的较~新线布局。
  12、1990年10月,重庆市科委、市建委立项开展较~新线工程预可研工作。
  13、1990年12月,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司来渝考察较~新线前期工作,确认将项目列入1991年中日科技合作预备项目清单(长名单)。
  14、1991年4月,较~新线预可研工作完成并通过评审。
  15、1991年6月,重庆市规划局向市政府提出将轨道交通线路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报告,并获市政府批准。
  16、1991年6月~8月,日本外务省、运输省两次派团来重庆考察较~新线项目前准备情况。
  17、1991年10月,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司再次来渝检查项目准备情况。
  18、1992年4月,重庆轨道交通计划可行性调查项目正式列入中日科技合作计划,由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派专家来渝以无偿援助方式开展工作。
  19、1992年5月,重庆市轨道交通公司经市政府批准成立,重庆市领导批准王根芳为法人代表。
  20、1992年7月,国家计委、国家建设部、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重庆市轨道办的专家赴日本对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进行考察,再次确认了胶轮高架轻轨方式在重庆较~新线的适宜性。
  21、1993年1月~10月,以日本海外铁道技术协力协会首席技术顾问菅原操先生为团长的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15名专家,在渝开展了较~新线工程可行性调查,并分专业培训了重庆轨道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先后完成可行性预备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草案)和正式的调查报告。正式调查报告经中日两国政府审查委员会审核通过。
  22、1993年5月,市计委发文批准较~新线项目建议书,并正式确认较~新线工程实行项目业主负责制,由重庆市轨道交通公司为较~新线项目业主。同时,也向国家计委申报了项目建议书。
  23、1993年10月,建设部向国家计委报送了较~新线工程项目建议书行业审查意见,同意建设较~新线项目,并列为全国待建的地铁、轻轨项目第六位。
  24、1993年12月,经重庆市多方努力,国家计委投资司、外资司同意将重庆较~新线列入项目计划备选项目,向国务院申报。
  25、1993年12月,重庆市计委、市建委批准较~新线较场口~临江门地下试验车站项目建议书。由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进行招商开发。
  26、1994年1月,国务院批准将较~新线项目列入备选项目。
  27、1994年3月,受国家计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较~新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评估通过的意见。
  28、1994年3月,日本政府三省一厅代表团在京对较新线项目进行了调查,并同意列入备选项目。
  29、1994年8月,较新线工程环境评价报告通过国家环保局、建设部评审。
  30、1994年12月,中日两国政府在日本东京签署备忘录,将较新线工程列入第四批日元贷款前三年(1996~1998)项目计划。
  31、1994年12月,较新线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完成,一期工程投资估算35亿元人民币。
  32、1995年3月,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组织完成较新线工程关键技术与设备国产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33、1995年4月,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组织完成较新线工程关键技术与设备国产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34、1995年4月,市计委组织国内专家对较新线工程可研报告进行地方审查,提出控制投资的修改意见。
  35、1995年4月~6月,重庆市轨道交通建设办公室完成较新线一期工程建设方案,并经市政府有关领导同意,着手进行设计、监理、施工总包单位招标工作。
  36、1995年4月~12月,重庆市轨道交通总公司与铁道部第二设计院签订了设计总包协议,与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和铁道部第一设计院签订了监理总包协议,与铁道建筑总公司第十八工程局签订了李子坝车站工程等施工总包意向书。
  37、1995年10月,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对较新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初审。工程投资估算确定为30.15亿元人民币,其中日元贷款200亿日元。
  38、199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国办发60号文《暂停审批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即将审批的重庆轻轨较新线项目建议书未获同意。
  39、1996年2月,轨道公司完成较新线李子坝试验车站拆迁还建房建设和5万立方米的三通一平工程。
  40、1996年4月,较新线较场口~临江门试验段初步设计通过市建委的审查。
  41、1996年8月,轨道公司组织完成全线定测和初勘工作。并建立全线路GPS测控网。
  42、1996年12月,轨道公司着手组织国内数十家单位进行国产化专题研究工作。
  43、1997年4月,包括较场口~临江门试验段在内的江州地下商业城被列为市政府对外招商项目。
  44、1997年6月,李子坝试验车站综合大楼招商方案经过批准,正式组织实施。
  45、1997年7月,直辖后的重庆市以第1号文向国务院提出尽快审批重庆高架轻轨项目建议书的报告。市委、市府主要领导赴京向国务院邹家华副总理汇报,争取支持审批项目。
  46、1997年12月,市政府主要领导为轨道交通总公司题词“为了山城有坦途”。
  47、1998年4月,市政府开会,研究明确促进项目审批工作责任,市领导、市计委领导多次赴京汇报争取落实项目审批。
  48、1998年6月,轨道公司按国家计委文件要求完成国产化专题研究报告。
  49、1998年8月,轨道公司组织日立制作所等国外轨道交通厂家,完成国内企业国产化合作调查。中外企业正式开始国产化合作。
  50、1998年2月~8月,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评估团来渝进行为期六个月的轻轨项目特殊帮助调查。评估确定项目投资估算为34亿元人民币,其中日元贷款274亿日元。
  51、1998年12月,受重庆市计委委托,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对重庆轻轨机电设备国产化研究专题报告进行了两次专题评审,认为达到70%国产化率要求。
  52、1999年2月,铁道部第二设计院着手编制较新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99版)。
  53、1999年4月,铁道部第一设计院派出专家到重庆提交嘉滨路大跨桥专题研究报告。
  54、1999年6月,铁道部养马河桥梁厂完成研制国内第一部PC梁专用可调式模板工作。
  55、1999年7月,铁道部宝鸡桥梁厂完成研制国内第一台道岔设备工作。
  56、1999年8月,重庆西南铝加工厂完成单轨车铝型材试制工作。
  57、1999年8月,新筑机械厂研制完成国内第一台PC梁橡胶支座。
  58、1999年9月,市政府主要领导数次赴京协调国家计委项目建议书终获批准。
  59、1999年10月,长春客车厂、日立制作所、重庆轨道公司在日本就单轨车国产化合作达成意向。
  60、1999年10月,宝鸡桥梁厂研制完成PC梁铸钢支座。
  61、1999年10月,重庆轻轨项目可研报告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估。
  62、1999年10月,重庆市政府成立轻轨较新经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63、1999年8月~12月,中国十八冶、重庆钢铁公司、重庆川东船厂、重庆船厂、重庆机械局等市内企业积极参与国产化工作,相继在道岔、架桥机、PC梁模具车场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取得成效。
  64、1999年10月~12月,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完成较新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初稿。
  65、1999年10月~12月,市政府办公厅、市建委、市计委等部门多次协调,全力支持轨道交通总公司完成车场平基施工等首期启动工点的各项手续。
  66、1999年12月26日上午10时28分,重庆市高架轻轨较场口~新山村线路一期工程,终于在九龙坡区大堰村车场动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出席动工仪式并剪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