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骂他人是否需要付法律责任?

近日,一则“15岁女孩拒买47元水果捞被骂是爸爸的小三”视频引发热议。市监局、街道办等多方表示: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辱骂他人是否违法?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要考虑的因素是骂人的场景、对象等,比如小两口吵架对骂,就难以构成违法行为。

那么骂人在什么条件下容易转变为“违法行为”,进而受到法律的制裁呢?

这个问题在法律层面主要看骂人是不是“公然”进行以及造成后果严重程度。

    所谓“公然”,就是公开地和毫无顾忌地当众或者利用能够使多人听到或者看到的方式。包括在现实的公开场所例如车站、广场、餐厅、商场,也包括虚拟的公开场所例如网络论坛,贴吧,微信群,QQ群。

    所谓“后果”,就是骂人所所产生的对被骂者的影响及作用。

若骂人行为出现“公然”+“一定后果”,骂人者就可能面临承担以下三种法律责任:

一、行政责任

“公然”辱骂他人,触犯《治安管理处理法》,面临行政拘留+罚款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一般指行政处罚,即行政机关(公安)根据相关行政处罚法律规定,对违法者实施相应的行政处罚,例如我们经常听说的警告、罚款、拘留。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公然辱骂他人,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以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二、刑事责任

“公然”辱骂他人,情节严重触犯《刑法》,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和寻衅滋事罪等罪名,面临失去自由的法律后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它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该规定中的“其它方法”就包括语言辱骂。

一般来说,只有当骂人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时(例如传遍全国或导致受害人死亡),才可能承担刑事责任。侮辱罪是自诉罪(受害者自行起诉),但也有特殊情形除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

除此之外,如果在公共场所随意辱骂他人,造成严重的秩序混乱,还会触犯寻衅滋事罪。

三、民事责任

“公然”辱骂他人,造成他人精神损害或者其它民事权益损失,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自然人的人格权受法律保护。其中包括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和隐私权。公然辱骂他人,会让他人精神健康受到伤害,社会评价下降,并伴随其它可能的损失,被侵权人可以就相应的补救和赔偿。(例如停止侵权、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以上三种法律责任的具体适用要结合以下两个方面:

1、公然骂人对他人人格权相关权利的侵害程度,例如健康损害程度(主要是精神损害),名誉损失程度(社会评价下降),荣誉损失程度,隐私曝光伤害程度等。

2、公然辱骂的方式,内容以及“公然”的程度(在10人面前辱骂和在100人面前辱骂的情节轻重差异很大)判断。

像新闻里的这个被骂的女孩,她的监护人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道歉、恢复名誉、赔偿精神损失等;就算女孩家里不起诉,现在视频被发在网上,骂人者也可能要承担相应行政责任。

我们要如何保护自己呢?

    如果被别人在以上几种情形下辱骂了,一定要保留好证据、保留好证据、保留好证据。

    公共场所可以请身边的朋友、亲属或者路人保留一定的视频影像资料或者有监控资料等相关的视频资料(越完整越好)。

    网络上应当保留相关链接、截图等信息。

骂人并非随心所欲的事情,要担心有一天真的会祸从口出,给别人或者自己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11
对他人进行辱骂人身攻击有可能构成侮辱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客观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主体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8-13
在中国大陆,辱骂他人可能涉及法律责任。辱骂他人会侵犯个人的尊严和名誉权,严重的言辞甚至可能构成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6条的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以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较轻的,处以警告、罚款或者拘役。此外,根据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侮辱性言论也可能违反网络安全法和相关规定,导致行政处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对于言论的限制也存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表达意见和批评、讽刺他人的行为可能不被视为辱骂,而是被认为是言论自由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审判时,法院会综合考虑涉案言辞的内容、表达方式、言论对象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来判断是否构成辱骂行为。
总之,在中国大陆,辱骂他人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具体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言辞的表达方式和社会背景等因素都会对法律责任的认定产生影响。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并维护社会和谐。
第3个回答  2023-08-13
辱骂他人涉及到侵犯他人的名誉权,可能会构成口头侮辱、诽谤、恶意中伤等行为。在法律上,这些行为通常是违法的,并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中国的法律法规,辱骂他人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相关规定,如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根据具体情况,侵权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民事侵权,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包括赔偿受害人的损失。此外,网络辱骂也涉及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禁止发布网络暴力信息的规定。根据该法,网络暴力行为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如警告、罚款以及暂停或关闭账号等。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责任的具体适用会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具体案件进行判断和处理。如果您遇到辱骂他人的情况或受到他人辱骂,请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详细和具体的法律建议。祝你生活好运
第4个回答  2023-08-13
辱骂他人可以被视为言语攻击或侮辱行为,而这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一般来说,辱骂他人可能会违反反诽谤法、侮辱罪或言论自由的限制,因此可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在很多国家,言语攻击或侮辱他人被视为侵犯了他人的尊严和名誉权,这可能构成民事责任。被辱骂的个人可以根据当地法律寻求法律救济,包括索赔经济损失或要求道歉。

此外,一些国家也对辱骂他人设定了刑事处罚,如侮辱罪。如果被认定有故意或恶意地辱骂他人,可能会面临罚款、社区服务、甚至监禁等刑事制裁。

然而,无论是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辱骂他人都是不礼貌和不道德的行为,有可能破坏人际关系、引发冲突,并对受害者造成心理伤害。因此,我们应该尊重他人,避免辱骂他人,以维护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