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怎么理解

如题所述

"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语。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维。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识客观世界的;

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因此,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非至上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人的思维至上,是因为人的思维可以认识世界,可以指挥人的身体来改造世界,而人的思维又是受物质——人的身体限制的。需要有一个载体,思维才能发挥它“至上”的作用。总而言之,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能动性又反作用于物质。

扩展资料:

恩格斯论证了反思科学历史和建立科学结构观的指导思想。能否克服19世纪中期以前科学观的局限性,除了依赖于科学的整体发展以外,关键就在于能否用正确的世界观做指导思想。

恩格斯正是首先抓住并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全书最前面的〈概论〉中,他明确提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才是现代科学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恩格斯写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科学所揭示的客观世界及其历史“都是形而上学思维的框子所容纳不下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科学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这是恩格斯论人类思维能力的辩证论断。人类思维,按其本性、能力、使命和可能性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这是思维的至上性,即所谓的无限性和绝对性。但是,每一个人以至每一代人,由于受客观事物及其暴露程度的限制,受社会历史条件、实践水平、主观条件以及生命的有限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他们的行为又是非至上的,即有限的和相对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矛盾是在无止境的人类世代更迭中不断得到解决的。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而一系列非常不至上的思维又体现着思维的至上性。否认思维的至上性,会走向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否认思维的非至上性,就会走向思想僵化和绝对主义。
  马克思主义主张思维的至上和非至上的辩证统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