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作者曾巩的古诗

如题所述

咏柳作者曾巩的古诗:城南,咏柳,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华不注山等古诗。

1、奉和滁州九咏九首·琅琊溪

野草山花夹乱流,桥边旌旆影悠悠。即应要地无人见,可忍开时不出游。翻译:寂寥的空旷深山中,山顶的积雪融化,渐渐汇成小溪,不断上涨。游客们有的在溪水中悠闲的泛舟,有的在一旁漫步于横跨在溪上的简易木桥到达彼岸。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在哪里,离这儿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2、华不注山

虎牙千仞立巉巉,峻拔遥临济水南。翠岭嫩岚晴可掇,金舆陈迹久谁探。高标特起青云近,壮士三周战气酣。丑父遗忠无处问,空余一掬野泉甘。

3、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赏析: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狂扭乱舞。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这首诗把柳絮飞花的景色写得十分生动。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似乎整个世界都是它的了。抓住了事物的特色。

使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未变初黄”,准确地点出了早春季节,此时柳树枝上刚吐新芽,正是“且莫深育只浅黄”的新柳。第一、二句写凌乱柳枝凭借东风狂飘乱舞,第四句以“不知”一词,对柳树的愚蛮可笑加以嘲讽。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9
一分钟读懂.咏柳
97.7万 50"
咏柳
北宋曾巩诗作
咏柳曾巩一般指本词条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12个义项
展开
特色词条 | 本词条按照特色词条指南编辑并维护
贡献维护者 EQLWGRX
《咏柳》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杨柳在东风相助之下,柳枝狂飘乱舞,柳絮遮天蔽日的猖狂得志的形象,提出警告:秋天清霜降临后,正是柳叶凋零之时。此诗借咏物寓理,对政治上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和严正的指斥,指出他们虽然能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全诗比喻形象,状物与哲理交融,讽剌明显而不浅薄直露,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作品名称
咏柳
作者
曾巩
创作年代
北宋
出处
《元丰类稿》
作品体裁
七言绝句
相关图书
相关视频
更多
2.4万播放 | 04:00
「课堂笔记」二年级下册第一课《咏柳》古诗赏析
1.6万播放 | 03:20
水墨古诗:诗词里的故事·咏柳
1.4万播放 | 06:09
二年级语文下册:《咏柳》诗文详解,柳树发芽代表着什么呢?
1.1万播放 | 21:36
学习古诗《咏柳》,咏柳中,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1002播放 | 06:26
小学二年级古诗《咏柳》,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相关星图

出自《元丰类稿》的诗文作品
共7个词条1855阅读

咏柳
《咏柳》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杨柳在东风相助之下,柳枝狂飘乱舞,柳絮遮天蔽日的猖狂得志的形象,提出警告:秋天清霜降临后,正是柳叶凋零之时。此诗借咏物寓理,对政治上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和严正的指斥,指出他们虽然能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全诗比喻形象,状物与哲理交融,讽剌明显而不浅薄直露,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道山亭记
《道山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于元丰二年(1079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以洋洋洒洒的文笔,描写了闽地的山川形势,水陆交通以及风土民情,然后点出道山亭的景状及其寓意。文章风格峭拔多变,文笔雄伟奇崛,短句纷陈,新颖别致。

学舍记
《学舍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追述了家事迭出、奔波四方的艰辛,表达了愿与古今作家并驾齐驱、以文章名世的雄心壮志。作者回首往事,善于在那些最能牵动感情的人生关头上着笔,既富概括力,又易打动读者。
查看更多


曾巩的诗文作品
共52个词条2.3万阅读

咏柳
《咏柳》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杨柳在东风相助之下,柳枝狂飘乱舞,柳絮遮天蔽日的猖狂得志的形象,提出警告:秋天清霜降临后,正是柳叶凋零之时。此诗借咏物寓理,对政治上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和严正的指斥,指出他们虽然能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全诗比喻形象,状物与哲理交融,讽剌明显而不浅薄直露,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道山亭记
《道山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曾巩于元丰二年(1079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以洋洋洒洒的文笔,描写了闽地的山川形势,水陆交通以及风土民情,然后点出道山亭的景状及其寓意。文章风格峭拔多变,文笔雄伟奇崛,短句纷陈,新颖别致。

冬夜即事
《冬夜即事》是宋代文人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查看更多


柳树主题的古诗
共40个词条5539阅读

临江仙·寒柳
《临江仙·寒柳》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这首咏物词名为咏寒柳,却语语关人,写词人早逝的夫人卢氏。上片极为深情地写爱与恨、恶与美,读来摄人心魄。下片借寒柳进一步追怀往昔,悲叹“繁丝摇落”、“春山”长忆、“湔裙”不再,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沉的怀念和挚爱。全词由寒柳起,形神兼备地写人,展现出生死不渝的爱情,格调清幽凄侧,感情诚挚深沉。

兰陵王·柳
《兰陵王·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词作。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词中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咏柳
《咏柳》是北宋文学家曾巩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描绘杨柳在东风相助之下,柳枝狂飘乱舞,柳絮遮天蔽日的猖狂得志的形象,提出警告:秋天清霜降临后,正是柳叶凋零之时。此诗借咏物寓理,对政治上倚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进行辛辣的讽刺和严正的指斥,指出他们虽然能猖狂一时,最终必归于失败。全诗比喻形象,状物与哲理交融,讽剌明显而不浅薄直露,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查看更多


描写春季景象的古诗
共52个词条5.8万阅读

采桑子·谁家庭院春光好
《采桑子·谁家庭院春光好》是著名外交家、当代诗词大家厉声教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美好春光的经典词作。

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歌行。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江为场景,以月为主体,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突破了梁陈宫体诗的狭小天地,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艺术境界。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唱诵,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春日
《春日》是宋代思想家、教育家朱熹的诗作。此诗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