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生平简介

如题所述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会稽内史,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尊称为“书圣”。他的次子王献之亦擅书法,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另一子王凝之,曾任左将军,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
王羲之的父亲王旷,历任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其伯父王导,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对东晋建立初期的朝政稳定贡献良多。当时有民谚:“王与马,共天下”,史书亦曾记载王导与皇帝共同接受大臣朝贺的情景,可见其家族之显赫。
羲之幼时并不擅长言辞,长大后却辩才横溢,性格耿直,享有盛誉。晋太尉郗鉴选择女婿时,王羲之因“坦腹东床”的典故而受到青睐。他在当时是朝野瞩目的人物。
朝廷公卿多次征召王羲之为官,但他屡次辞谢。后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累迁至长史,晋宁远将军、江州刺史,最终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他与太原王述不和对,称病去职,归隐会稽,自适而终。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七岁善书,十二岁时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笔法。王旷善行、隶二书;王廙擅长书画。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又从卫夫人学书,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传授给王羲之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自己的书风与法门。王羲之渡江北游名山,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对师传有所不满;经观摩各家,博采众长,终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王羲之的书法擅长楷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在汉魏质朴淳厚书风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一种妍美流便、雄逸俊雅的新书风。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还有洒脱漂亮的外在风貌,《世说新语》里曾说:“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这“飘如游云,矫若惊龙”八字,即指其富赡的内心世界。
晚年,王羲之移居剡之金庭(今浙江嵊州市金庭镇),与当时名士谢安等在此寄情山水,安度晚年,去世后即安葬于瀑布山下(史传此地为道家的洞天福地之一)。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的词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的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