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司马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题所述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他少时喜欢读书,还学习击剑,名叫犬子,后来羡慕蔺相如的为人行事,就更名相如。他因为家里富有钱财,被拜为郎官,侍奉汉景帝,做武骑常侍,但并不满意。汉景帝不喜好辞赋,其时梁孝王朝拜景帝,带着一批游说之士,如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国严忌等人,相如谒见了他们,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托病去官,客游梁地,与这些游说之士交往,过了几年,他写下了《子虚赋》。恰好梁孝王去世,相如就返回家乡,这时家里贫困,无以为业。因为与临邛令王吉友善,王吉就邀请他过来,并因此与临邛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一见钟情,文君就随他私奔,后来因此成为富人。

司马相如是成都人,字长卿,从小就喜欢读书,还学过剑术。因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和智慧,后来索性就将名字改为司马相如了。起初的时候呢,家中的生活还非常殷实,是个有钱的主儿。所以,他才靠着家资在政府部门谋了个差事,跟在汉景帝身边打个猎什么的。但是由于他不喜欢这份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就又跳槽到了景帝的弟弟梁王的单位,而且还有幸和邹阳等几个文学爱好者成为室友。每天他们一起品酒、弹琴、作辞吟赋,而且他还写下了著名的《子虚赋》。

汉景帝时,司马相如出任武骑常侍,其实就是个闲职,皇帝打猎时陪同。虽然可以有机会接触皇帝,但偏偏汉景帝不好辞赋,所以相如一直无所适从。有一次梁孝王来京朝见景帝,随身带了邹阳,庄忌等辞赋家,司马相如得以结交。由于景帝确实不喜辞赋,司马相如感觉机遇渺茫,继续留在京城没什么前途。便托病退职前往梁地与邹阳庄忌等辞赋家相交。

司马相如的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二十九篇,大都不传。现存的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二世赋》六篇。其中《长门赋》、《美人赋》的真伪尚有争议,《子虚》、《上林》二赋,是他的代表作。经过贾谊、枚乘,到司马相如,典型的汉代大赋的体制,由这两篇赋(也可视为完整的一篇)得到最后的确立。以后大赋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模拟这二篇赋的体式,在题材和语言方面加以变化。

司马相如通过卓家的下人表达了自己对卓文君的仰慕之情,卓文君激动不已,向父亲表达了自己的心意。这时候我们的“铁王”卓王孙终于反应了过来,好好调查了一下司马相如,弄了半天原来这家伙是个演员,只是一个穷小子,门不当户不对,因此是坚决反对。就这样,若为爱情故,一切皆可抛的两人,在一个月黑风

司马相如写《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又以《上林赋》被封为郎(帝王的侍从官)。这时身在京城的司马相如就想纳妾。司马相如便给远在成都的妻子卓文君写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两地书》):“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文君不愧四大才女之一,读后倍感伤怀,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忆亦无意,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以往的情意已经淡漠了,他不再忆念过去的旧情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以《怨郎诗》(如下),旁敲侧击,倾诉衷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