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花灯”的诗句有哪些?

如题所述

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宋代 辛弃疾

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六首》唐代  崔液

3,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4,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十五夜观灯》唐  卢照邻

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17

1. 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滴滴金·尊前一把横波溜》

2.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元夜有感》

3. 卿月花灯彻夜明,吟肩随处倚倾城。《邀祝秀才(二首)》

4. 剩绮余芬还有韵,夜阑频点照花灯。《落花(六首)》

5. 月下对花灯下字,年来渐觉老上关。《眠昏》

6. 插花呼酒少年场,烂赏花灯十里香。《灯夕》

7. 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杨万里

8. 风流百巧花灯手,犹是夫差国里人。《姑苏元夕》

9. 雨粘初藓壁,风谢欲花灯。《清夜》

10. 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除夜》

11. 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刨冻菜》

12. 春风九市花灯。尚忆东楼行乐,谈笑故人情。

13.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念奴娇·桂魄澄辉》

14. 讶鼓通宵,花灯竟起,五夜齐开。《失调名》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31

1. 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滴滴金·尊前一把横波溜》

2. 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灯十里正迢迢。《元夜有感》

3. 卿月花灯彻夜明,吟肩随处倚倾城。《邀祝秀才(二首)》

4. 剩绮余芬还有韵,夜阑频点照花灯。《落花(六首)》

5. 月下对花灯下字,年来渐觉老上关。《眠昏》

6. 插花呼酒少年场,烂赏花灯十里香。《灯夕》

7. 起吹松叶烬,自点臼花灯。杨万里

8. 风流百巧花灯手,犹是夫差国里人。《姑苏元夕》

9. 雨粘初藓壁,风谢欲花灯。《清夜》

10. 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除夜》

11. 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刨冻菜》

12. 春风九市花灯。尚忆东楼行乐,谈笑故人情。

13. 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念奴娇·桂魄澄辉》

14. 讶鼓通宵,花灯竟起,五夜齐开。《失调名》

15. 万朵花灯夜宴,一叶扁舟海岛,寂寂五更风。《水调歌头·仙掌下驰道》

16. 七人四百九十岁,吴家堂上看花灯。袁凯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6-23
1、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偎人欲语眉先皱,红玉困春酒。
出处:《滴滴金·尊前一把横波溜》
作者:
宋欧阳修
2、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仙,步凌波,月边影。
出处:《夜游宫·窗外捎溪雨响》
作者:
宋吴文英
3、万朵花灯夜宴,一叶扁舟海岛,寂寂五更风。误赏明妆靓,愁思满青铜。
出处:《水调歌头·仙掌下驰道》
作者:
宋刘辰翁
4、讶鼓通宵,花灯竟起,五夜齐开。
出处:《失调名》
作者:
宋无名氏
5、借问花灯,金琐琼瑰果曾罕。洞天里,一掠蓬瀛,第恐今宵短。
出处:《惜奴娇·无算》
作者:
宋无名氏
6、桂魄澄辉,禁城内、万盏花灯罗列。无限佳人穿绣径,几多妖艳奇绝。
出处:《念奴娇·桂魄澄辉》
作者:
宋窃杯女子
7、去年元夕,飘零书剑大梁城。春风九市花灯,尚忆东楼行乐,谈笑故人情。
出处:《望月婆罗门引
燕城元夕有感,且去岁汴梁行》
作者:
元王恽
8、故宫盆景嵌珠宝,元夜花灯下陇畦。
出处:《刨冻菜》
作者:
现代聂绀弩
9、眼花灯下字,髭断雪中吟。
出处:《寒夜观雪》
作者:
宋范成大
10、年华三百六十日,尘劳八万四千门。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
出处:《除夜》
作者:
宋方岳
第4个回答  2021-03-11
1,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青玉案·元夕》宋代 辛弃疾
2,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六首》唐代 崔液
3,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唐 苏味道
4,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十五夜观灯》唐 卢照邻
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生查子·元夕》 宋 欧阳修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于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后,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