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道路路基失稳病害以及预防措施?

如题所述

路基是道路的基石,按照路线位置和特定技术要求修建的带状构造物,它承受来自路面的行车荷载垂直力的作用,并将这些力分散到垫层和土基中。因此,路基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路基可能受到地下水和路表水的渗透影响,其结构还应具有良好水稳定性。
一、山区路基常见破坏类型
1. 崩塌
崩塌是指巨大的岩体失去与基层的联系,在重力作用下,突然从边坡或悬崖上崩溃下来,岩块常常被撞得破碎。崩塌属于坡体破坏,其规模和危害程度通常较为严重。山区道路由于地质地貌的特殊性,路基横断面常形成路堤和路堑形式,开挖路堑边坡的坡度较大,加之雨水大量涌入路堑,雨水冲刷使得土质较差、岩性松软、风化严重的路基段产生破坏,经常导致交通中断。
2. 翻浆
翻浆现象主要发生在我国季节性冻土区。在潮湿的地段,路基在冰冻过程中,土中的水分不断向上移动,使路基上部的含水量增加;春季融化期间,由于土基含水量过多,强度急剧降低,行车作用下,路面出现弹簧、裂缝、鼓包、泥浆等现象,人们称之为翻浆。山区道路翻浆主要出现在路基潮湿、冰冻作用严重、筑路材料缺乏等路段。
3. 水毁
大自然形成的洪水,如暴雨引发的 山洪暴发,经常侵袭或淹没沿河线公路和桥梁,造成不同程度破坏。山区公路地形复杂,坡陡弯急,路面较窄,防护工程设置较少。山溪河流变化幅度大,洪水来势凶猛,经常导致水淹路面。同时,洪水中夹带大量树枝和泥石,常常导致边沟和涵洞进水口堵塞,排水不畅,山洪直冲路面,形成路基缺口。雨水渗入,减小了覆盖层与山体岩层的粘结面摩擦力,部分覆盖层失稳,深挖路段边坡滑塌。水毁也是山区道路路基破坏的主要类型之一。
4. 泥石流
泥石流主要是由于暴雨等极端天气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降水,形成山洪,而当集水区内的岩层风化,具有大量松散堆积物,山坡坡面受到集中水流和沟谷下切的冲刷,产生坍塌、崩塌坡面现象后,成为泥石流的固体来源。泥石流是山区公路常见的一种病害,发生时,常冲毁路基,破坏桥涵等建筑物,断绝交通。
二、影响因素
1. 地质气候条件影响。山区地质地貌环境的特殊性,使得道路横断面形式多样,排水要求高;水文气候因素,如降雨量、洪水、冰冻、积雪或温差过大等自然灾害都会导致山区道路产生崩塌、水毁、泥石流等病害。
2. 设计影响。如路基断面尺寸不合理,设计前未充分收集沿线地质、水文、气象资料,未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可能导致路基病害产生。
3. 施工方面影响。施工时填筑厚度不符合规定,填料质量不符合要求,未对不同填筑材料进行分层铺筑。未达到规范要求的路基填筑,产生不均匀沉降。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三、预防措施
1. 设计方面
(1)全面详细勘察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尤其对特殊路基段提供详细设计资料,确定不良水文地质地段的穿越,地表不良路段。根据不同等级公路标准,多方案比较,在公路选线时,尽量采取避让方案。路线必经不良路段时设计可考虑换土或掺石灰、水泥及铺设土工布等措施,以减少灾害发生可能性。
(2)正确设计路基横断面。由于填挖情况不同,路基横断面典型形式可归纳为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等三种类型。路堤指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的路基;路堑指全部在天然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此两者是路基基本类型。当天然地面横坡大,且路基较宽,需一侧开挖而另一侧填筑时,为填挖结合路基,也称为半填、半挖路基。在丘陵山区公路上,填挖结合是路基横断面主要形式。
(3)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保证不因地面水、地下水、毛细水及冻胀作用影响而降低稳定性。根据土基干湿类型及毛细水位高度,确保路基最小填筑高度。当路基填筑高度受限制不能达到规范规定时,应采取相应处治措施,确定填筑材料防水性质。如:换填砂砾、石渣等透水性材料设置隔离层或修筑地下排水沟等以避免地面积水和地下水浸入路基,影响路基工作区内的土基强度与稳定性。加强和优化道路防水设计,因地制宜对纵向排水沟加深加宽,涵洞进水口的沉砂应适当加深,加大公路纵向和横向排水力度。路面上加置防水保护层,防治雨水由路面侵入路基。
(4)明确路基填料质量标准要求。在各级公路工程施工图设计中,必须明确不同填高内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及最大粒径要求。劣质土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冻土及强膨胀土等严禁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砾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填料,土质较差的细粒土可填于路堤底部。
(5)确保路基边坡稳定性。高填、深挖路基的边坡应根据填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规范确定,高填路堤必须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填方边坡过高时,可考虑在边坡中部设置边坡平台,底部设置碎落台。
(6)加强防护工程设计。对路基边坡进行防护墙设计,设计时要考虑墙趾处地形与地质条件,进行滑动、倾覆稳定性和基底应力计算。
2. 施工方面
(1)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序,明确构造物和路基的衔接关系,对高填方段应优先安排施工。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配人员、设备,是保证高填方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2)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详细了解各段的填、挖情况,地质情况,填、挖土质和调配情况,对重要地段要作重点勘察。
(3)认真清除地表土不良土质,加强地基压实处理,地表植被、树根、垃圾必须清除,同时应加大地表的压实密度,采用大吨位振动压路机处理。
(4)水是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许多路基病害是由水的侵蚀造成的。路基施工前应做好截水沟、排水沟等排水设施,特别是雨季施工更应加强这方面工作。路基地下排水可设置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
(5)填筑路基前,需对路基填料进行土质分析、CBR值、标准击实等试验。劣质土如种植土、腐殖土、淤泥、强膨胀土等和CBR值、最大粒径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填筑。此外,路基填筑前还要根据设计进行施工放样,建立半永久性的临时水准点和坐标点并做好记录。路基坡脚放样一定要准确,确保路基宽度满足设计要求,路基坡角范围内,要求清除杂草、树根、淤泥等,并进行整形压实,压实度须达到规范要求。
(6)路基施工必须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较为理想。严禁路基工程中滚填,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路基填筑须全幅填筑,一次到位,严禁帮宽。施工时根据所用压实机具进行现场检验,每次取土坑的土运到施工作业段摊铺后,都用尺量测松土厚度,并且每填一层都应超出路堤的宽度,以确保路基边缘的压实度。碾压之前必须控制好含水量。实践证明,含水量略高于最佳含水量(一般高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时,碾压效果最好。
四、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山区修建公路越来越多,而山区从地形、地质方面对修路是极其不利的,尤其是越岭地带,而路基的稳定性问题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山区路基破坏形式机理出发,结合设计、施工、管理等措施预防和控制山区道路路基的破坏,同时加强道路的养护,将会对保证路基稳定性十分有效。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