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吃的故事

如题所述

1、神农尝百草,以辨药性,误食毒蘑菇昏迷,苏醒后发现身边有一丛青草。神农将其块根放入口中嚼碎。不久,肚子咕噜咕噜作响,排泄之后,身体恢复如初。神农姓姜,遂将此草命名为“生姜”,以纪念它的神奇功效,使自己得以复生。孔子活到73岁,这在春秋时期实属高寿。其长寿与孔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密不可分,姜便是其中的一大贡献。
2、曾子的妻子前往集市,其子一路跟随并哭泣。妻子许诺回家后为其杀猪。妻子回来后,曾子欲履行承诺,妻子却阻止称只是玩笑。曾子认为对孩子不可戏言,因为孩子依赖父母学习,应给予正确教育。于是,曾子仍将猪杀死烹煮。
3、苏轼于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重返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夏,浙西地区连降大雨,太湖泛滥,庄稼受损。苏轼及时采取措施,使当地人民渡过难关。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建桥筑堤,改善了西湖风貌。杭州百姓感激苏轼,得知他喜食猪肉,于是在过年时送猪拜年。苏轼将肉切块烧制,分给民工,大家赞不绝口,称之为“东坡肉”。
4、李白幼年居四川,25岁离川。他喜爱当地名菜焖蒸鸭子。后来,李白受唐玄宗宠爱,入京封翰林学士。他依据年轻时喜食的焖蒸鸭子,创制了蒸肥鸭献给玄宗,玄宗赞不绝口,将其命名为“太白鸭”,流传至今。
5、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利用西施美色灭吴后,想接她回国。但越王后因嫉妒西施美貌,恐其回国得宠,便将西施沉入江中。西施化为沙蛤,期待有人了解其冤情,吐出丁香小舌。人们遂将这类贝壳制成的菜肴称为“西施舌”,以纪念她的故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