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山坐落在中国广西桂林市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点,它的海拔高度为200米,高出江面55米,山体长度108米,宽度100米,占地1.3公顷。这座山的主体由古老的3.6亿年前海底沉积的纯石灰岩构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
古时,此山曾被命名为漓山,源自宋代乐史的《寰宇记》记载。然而,在唐会昌年间,元晦因担心与陕西临潼的骊山名字混淆,将漓山改称为宜山,由于“仪”与“宜”在古语中有相似含义,它又被称为仪山。另外,据唐代莫休符《桂林风土记》记载,漓山又因其山体在江水中的倒影,被称作沉水山。
象鼻山得名则源于其形似一头巨象伸展鼻尖饮水,因此得象鼻山之名,简称为象山。明代董传策在《游桂林诸岩洞记》中已经开始使用这个名称,孔镛还曾为此山写下《象鼻山》诗,描绘其美景。象鼻山以其独特的东北走向,半卧于江水,半倚于陆地,被誉为“粤西奇山”。
清朝康熙年间,工部郎中舒书在《象鼻山记》中高度评价了象山的奇石,认为它是粤西地区山水之最。山上的象眼岩如长廊南北贯穿,远远望去,两洞口仿佛象眼,因此得名。山的西麓有石磴直通山顶,形成环山道。山顶平坦,小路交错,树木葱郁,环境清幽,别有一番风味。
桂林市象山景区位于城市中心,它包括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三座山相距不过二三千米,濒临漓江,半枕陆地,半沉江流,山水相依,是桂林山水的精华。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秀,加之千年的开发游览,早已成为一方旅游胜地,远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