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联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如题所述

有关论文如下:
无论始于晋、唐还是五代,对联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明代,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提倡,对联十分流行。到了清代,对联文化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即使到了民国时代,凡风景名胜、祠堂庙宇、楼堂馆所、迎春接福、婚丧寿庆、店铺民居,凡有建筑,必有对联;凡有活动,必有对联。对联无处不在。过去,孩童启蒙也从对课开始。对联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联成了最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大众艺术。对联为大众所应用,与大众的接近,绝对超过诗歌。诗歌只高坐于文学殿堂,没有走向大众,没有走向门户,没有走向公共建筑,没有走向商铺店家。没有哪一种文化能像对联那样普及。
但对联不仅是大众的、草根的,它是高雅艺术。对联是文学百花园中一支独特的奇花异草。对联有严格的格律,文字最为精炼,含意又极深远。“擎天柱地两行字,汲古涵今一副联。”虽然字数不多,但能包涵今古,包容天地,又讲究平仄韵律,词对意联,耐咀耐嚼,意味无穷。创作对联的作者多是文人雅士。像解缙、纪昀这些大学问家都是对联大家。
中国文学史是诗的历史。中国文学的长河,流淌的都是诗歌。从诗经、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到明代杂剧的唱词,诗歌一脉相传,成为每个朝代的文学主流。清代的文学主流就是对联,对联的血统从诗而来。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从周至清,中国文学史就是诗的历史。对联源于诗、文的对偶,从诗、文中走了出来,成为独立的文学体裁。从晋至今,对联一直是中国文学大家庭的姐妹,诗、词、曲、联,这文学四姐妹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当有同样的地位。我们这次对联探源研讨会,既是探寻对联的源流,也是向社会表明,必须重视对联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